价格能够配置资源吗?


价格能够配置资源吗? 价格能不能配置资源的问题,是一个经济学里已经有答案的问题。由于现在的经济学都是一些有问题的理论,自然,价格配置资源的理论也有问题。那么,价格是不是有配置资源的作用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有两个企业,一个做包子,另一个做馒头。这两个企业,做包子的企业由于包子的价格高能够赚钱,做馒头的企业由于馒头的价格低,不能赚钱。为了生存,做馒头的企业用它一部分的生产能力来做包子,于是,包子的产量上去了,馒头的产量减少了,价格把做馒头的资源配置到包子那里去了,从而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果科学有这么简单,这个世界上就不要科学家了。 价格是什么?价格仅仅是供和需的一种对接方式。供和需有很多种可以选择的对接方式,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供需对接方式,都不能改变供和需是供需对接方式的存在前提。没有供和需,就不会有供需的对接方式,更不会有价格。没有价格能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呢?当然能。原始的共产主义没有价格,它同样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如果原始的共产主义不能有效地配制资源的话,人早就退化为猴子了。在我们上面的例子里,价格是包子、馒头的对接方式,它的存在必须以包子、馒头供和需的存在为前提,它不能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而仅仅影响以货币为单位而计算的供给和需求的量。 既然价格不能配制资源,而是一种供和需的对接方式,那么,资源用什么来配置呢?从直观上看是技术。技术配置资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看,就微观角度看,一个连包子都不会做的人,他怎么知道用多少面粉、多少肉、多少调料呢?既然连做包子所需要材料的数量都不知道,他怎么能够去配置所谓的资源?当然不能。所以,从微观层面来看,技术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技术越高,资源配置越有效,技术越低,资源配置越无效。人们可以找出一些技术高资源配置无效的反例,这不奇怪,因为在人类社会,也有比动物智商还低的弱智人。从宏观的角度看,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环境要素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没有技术,环境要素是不能转化为产品的。设我们目前有M种生产产品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生产出N种产品。显然,我们是按照我们目前的生产技术来确定产品的数量和规模的。确定产品生产数量和规模的过程就是资源的配制过程,离开了技术,我们又怎么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呢?当然不能。技术配置资源的过程,由于技术水平的高低及人类制度安排的缺陷,会出现产品的短缺和过剩。这种短缺或过剩的存在,不是价格可以解决的问题,更不是那些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制度的内部变化,而不是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那些制度变化。顺便说一句,现实中有很多依靠价格来配置资源的国家,它们的资源配置的情况也不怎么样,这是现实给我们的答案。 技术的高低,直接和产生技术的条件密切相关。如果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技术落后的国家永远赶不上技术先进的国家,这就象每小时跑5公里的运动员永远赶不上每小时跑6公里的运动员一样。要赶上每小时跑6公里的运动员,每小时跑5公里的运动员就必须每小时跑7公里或者10公里。是什么让每小时跑5公里的运动员能够每小时跑到10公里呢?是合理的训练制度。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能够赶上先进的国家,靠的是什么?是适合这个国家的制度安排。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一个国家即使能够取得某一时期的发展,这种发展也不会长久,制度安排的适当与否是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 回到我们做包子、做馒头的企业。要做包子,首先要有做包子的技术,没有做包子的技术,你怎么也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包子上来。做馒头的企业,由于看到做包子能赚钱,它想用一部分的生产能力来做包子。如果做馒头的企业有做包子的技术,问题不大,如果它没有做包子的技术,它就有可能向做包子的企业引进相关的技术。当然,做馒头的企业也可以自己研究做包子的技术,它是引进还是研究做包子的技术取决于它自己的决定。为了垄断技术,做包子的企业希望有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法(象现在的美国那样),这样,做馒头的企业就要向做包子的企业购买。所以,从生产和供给的一方来看,配置资源的是技术,而不是价格。 从需求的一方来看,配置资源的还是技术,而不是价格。和产品相对应,人的需求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它们是购买需求、产权产品需求和一般需求。和供给对接的需求是购买需求,聪明的萨伊看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萨伊定律,可惜的是,由于他没有把人的经济循环运动分解为产品循环运动和货币循环运动(注意,佛里德曼虽然是所谓的货币主义者,他也没有研究好货币的循环运动),最后还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凯恩斯对人的经济活动有深刻的认识,可是由于他的急功近利(凯恩斯是研究经济学里少数成功的市场参与者之一),结果得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奇谈怪论(现在经济学里的怪论越来越多,从科斯定理到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应有尽有,这些怪论,还用一些高深的数学来吓人,把一些没有什么数学功底的人吓住了)。购买需求是直接由供给创造出来的。一方面,生产产品的过程也就是产品的分配过程,分配的一端是产品,分配的另外一端是货币。另一方面,分配后的产品构成供给的基础,分配后的货币构成需求的基础。这两方面的内容合起来就是萨伊所说的供给创造需求。我们前面说的做包子、馒头的企业,在做包子、馒头的过程,也就是分配包子、馒头的过程,分配的一端是包子、馒头,分配的另一端是钱。包子、馒头拿去卖构成供给,钱用来买包子、馒头构成需求。 在供给、需求形成以后,接下来的是供给和需求用什么手段对接的问题。在我们的例子里,由于分配的另一端是货币,自然,价格是供和需对接的手段。价格做为供需对接的手段,一方面是一个包子、馒头卖多少钱,另一方面是一单位货币买多少包子、馒头。价格在对接供需的过程也是分配的过程,分配的结果是一部分人变穷了,而另一部分人变富了。变富了的人控制的财富越来越多,而变穷了的人控制的财富越来越少,最后,穷人自己也变成了富人的财富由富人控制。有人把价格的分配作用,也就是供需对接作用误认为是资源配置作用,其实,这是对人的经济活动缺乏认识的结果。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有没有不用价格来对接供需的地方呢?当然有。家庭就是一个不用价格对接供需的地方。在一个家庭内部,虽然没有价格,家庭同样可以很好的运转。如果在家庭引入价格,那将危害家庭的存在。比如,夫妻的性生活,如果用价格来对接,那和卖淫、嫖娼有什么区别? 迷信价格可以配置资源,特别是有效配置资源的人,可以看看那些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看看印度、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美国、英国的情况,作一个比较,然后再做结论。到底是一定制度安排下出现的技术在配置资源,还是所谓的价格在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