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落户和知识分子的良心


破落户和知识分子的良心-----与陈岩锋网友商榷- -

                                      

有人讲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这主要是讲知识分子们总是秉持自己的良心敢于"犯上",为真理、正义及社会弱势群体而仗义直言。本人认为,这知识分子并非单指那些大学者或者高学历的人,而应该泛指具有以上特点同时能认清事理清晰表达且能识文断字的人,而网友们当然属于这一行列。故本人不揣冒昧,借陈岩锋网友的<<破落户研究>>,在此发挥一二。

今天,看了陈岩锋网友的破落户研究,老实说,本人觉得陈先生的研究方向很有价值,如果分析准确那对具有破落户心态的国人树立正确的心态很有帮助。但仔细看过陈先生的文章后,本人对其中的一些分析实在不能苟同。
  个人认为,破落户心态研究与今年媒体曾大肆炒作过的仇富概念有大体相同的社会渊源。虽然中国的进步不被一些中国的精英们认可,但他们却因为对小资身份的认同而对国人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有了某种心理上的优势。所以今年的媒体曾经大肆炒作一个新概念,那就是仇富。夸大现阶段的阶级矛盾,并且将这种矛盾极不负责地推到弱势群体头上。其后,这种论理模式被扩展到了中美关系上,将中国存在的某些对美国的负面看法不负责任地说成中国仇美,当然,这样的后果肯定是中国造成的,不关美国什么事。今天,我们又看到了类似的破落户研究。陈先生的文章的确是讲了部分有关破落户心态的问题,但那只是个引子,他很容易地就将这种对部分人心理上的研究引向了政治,引向了社会,而且就由部分人变成了全社会,跟着就对现实进行了一番批判,当然,中间仍然要夹着对中美日关系的"经典"看法。本人对这种破落户心态研究的方法极之不认同。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但贫富差距却比美国的还要大。在这样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阶层,其所具有的绝对数都相当的大,如果陈先生所说的是真实而公允的,那我们就应该面对一个革命此起彼伏的社会,至少我们也应当看到相当的贫富冲突的报导,或者说这类报导有相当多的比例是错在陈先生所说的破落户或者社会弱势群体一方。但这样的事没有发生,同时我也相信陈先生的结论与我一样,否则,他就会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他的理论。但他没有,他分析的是鲁迅和曹雪芹。当然分析他们有好处,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但脱离了社会背景的这种分析研究毫无意义,他使对破落户心态的研究变成了对一个人身份的研究。吓我一跳,难道这是在文革,因为家庭出身就决定了他今后的方向和作为?不错,鲁迅和曹雪芹身上的某些特点与陈先生所说的破落户心态的某些特点相吻合,但这就能说他当真具有破落户心态?英特尔总裁还说过,偏执狂才能成功,是不是他也有破落户心态?给出了破落户的部分心理特点,但并没有给出判断破落户的条件,然后就是举例说明,这样的研究至少是不严谨的。
  网络上的言论,在现阶段而言还是比较自由的,有亲美的,有反美的,有亲共的,有改革的,有说中日友好的,也有说中日再战的,各式各样。但将某种言论归入破落户心态造成的,必须有相当严密的论证过程。没有过程而将之笼统归入,是不能让人心服的。如果别人也用这种方法,说亲美的也是这种心态,那不是可笑吗?举个小小的例子,"例如我们平时只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而忌讳谈论中国的弊端",对亲美者而言,是不是可以说,"他们老说美国的美好一面,而忌讳谈论美国的弊端",又比如,""无产阶级"破落户鲁迅先生或中国的做人和做事的风格不很宽容",是不是可以说成""无产阶级"破落户余杰先生或中国的做人和做事的风格不很宽容"。这些不都成立吗?对网络上的言论,还是要宽容一点,最好别用太严历的词汇来指责别人。本人有时做得不好,情绪而已,有人指出,本人还是愿意接受并且改正的(请网友们监督)。另外,就西方而言,对某些美德还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个人觉得,象勇敢、爱国、硬骨头之类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挑战,这样的价值观并不妨碍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小心培植让他们茁壮成长。
  网友们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对社会有益的活动,比如才发生的孙志刚事件,这类事情举不胜举。这都是大家秉乘自己的良心做的。如果没有这颗良心,这个社会将缺乏一种强大的正义力量,而这种力量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现在是我们把这颗良心转到国内转到社会上的时候了。实在没必要去争论美国的好与坏。美国的好与坏在那摆着,不是谁的嗓门大或文章长就能胜的。绝大部分人都清醒着呢,都知道这些。何不用这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呢。诚如小泥童兄所言,"现在需要的显然是,不断积累民主之势、自由之能、健康之心、善良之意以及绝非愤怒之诚,","经济上的率先开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功效,政治上的开放则还远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动能,需要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基层开始着手,——这,我称之为"社会微观层面的民主运动"——与法庭庭审结合的民主民权抗争运动。——而这一切,尤其需要诚实而勇敢的知识分子,坚定地走向社会基层,走向平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