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要点


《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要点

 

一、2006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分析:1、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重工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消耗大量资源,引起国际相关资源品价格急速上涨,给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压力;重工业对我国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我国在2002-2005年这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中,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在取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都将想方设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优化投资结构,就是在控制投资增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建设。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GDP增长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分析:1、2005年我国GDP增长9.9%,而2006年预期目标仅8%,这说明政府意识到今年我国经济将由“十五”期间的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度。我认为,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将会逐渐下滑,这一点已经在2005年年报逐渐体现。其中,“十五”期间大力拉动GDP增长的钢铁、化工等重工业和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上游产业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汽车、食品、电子等中下游产业有望快速增长,金融、零售、旅游等服务业利润将会迅速提升。

2、新提出的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标准,即“绿色GDP”,将会促进地方政府注重工业投资的效率和降低工业生产的能耗。相关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概念将受益。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分析:1、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扩大了对水泥的需求。

2、取消农业税等农村税费改革,显著得提高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农村市场对家电、服装、食品等消费品的需求。但是,目前农民实际支出的大头还是教育。因此,农村市场对消费品的拉动目前很难体现。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两项重点任务: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

分析:1、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关注具有自主创新意识、拥有核心竞争技术的企业。

2、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2006年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年,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电力等产能过剩行业都将产生大量的并购重组机会。

五、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分析:资源节约,一是利用价格和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二是要制定相关节约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要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淘汰高耗项目,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把节能降耗纳入考核体系。相关的节能降耗企业和循环经济项目将得到国家支持。

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1、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青藏铁路、三峡三期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成投产将对相关城市、行业和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2、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是新提出的概念,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分析:1、推进国有商业股份制改革,坚持国家绝对控股,改善产权结构。银行业仍然是外资投资的重点。

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06年资本市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证券业的盈利状况将显著改善。

八、扩大对外开放

分析:1、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出口。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

2、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钢铁、有色金属、焦碳等行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