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是主语


约翰•巴特利(John Battelle)写了一本《搜》(The Search),这在当时很让人费解。要是写一本靠搜索服务起家的Google发展史,或写一些有关浏览器、e-mail、Blog的书,这都会比现在的要好些(搜索有什么好写的,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当然,作为《产业标准》(The standard)和《连线》(Wired)杂志的创始人、编辑,巴特利要是写写经营杂志的经历兼而说说互联网的浪潮,这更能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对于这些质疑的、期待的以及建议的话,巴特利在书中回应道:“搜索曾经推动了网络的发展,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是搜索造就了Google这个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最具魅力、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我相信搜索的概念比任何一家公司都重要,而且搜索对文化的影响也惊人深远。”这话说的其实还不够煽动,就以巴特利整本书在拿Google说事得来的启发,《搜》证实了一个趋势:搜索是通向整个世界的兴趣和欲望的窗口,因此,它注定会成为21世纪资本的枢纽。

现在,回头看看Google模式,再简单不过。四两拨千斤的说法,Google整合了人们可能需要的资源(网页),然后提供一个矩形的输入框,供你寻找。在过去,这个可以叫做“倒爷”,如今,它是“媒人”、是中介、是整合商。关键是,当信息可以创造价值、资讯可以成就财富的时候,那些google式的信息源实际上扮演着商机对接点的角色,而它正是使“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可能的关键。

假期回家,发现宁波也有一个类似google的服务,区别在于它是电话的,人工的,家政的,而且是能帮你解决所搜索的问题的。在那里,如果家里遇到什么问题,例如水龙头坏了,下水道堵了,家具房间脏了,甚至,蟑螂老鼠成灾了,任何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你都可以拨打一个音译为“拨一拨就灵”的号码寻求服务。接下来,电话那头会有一个很甜美的女声,先是确认哪方面的问题(这样她就可以锁定为你提供哪类家政公司),接着问你家住哪里(她因此可以为你找一家离你最近的家政公司,即哪里的家政公司)。最后她会告诉你,上门维修(或其他劳务)的具体费用与师傅面谈。在这通电话之后,不到一分钟时间,“拨一拨就灵”帮我们联系的家政公司就会主动打电话与我们接洽,确定上门的时间,劳务的费用,等等。据说,这个“拨一拨就灵”的中介是公益的,是市政府便民措施的一种体现,我的意思是,如果它是营利的,哪怕是免费拨打电话,只要在每一次上门服务的报酬中提取一部分,它的商机恰如Google在互联网的市值潜力,必然是无限巨大的。玛丽•米克(Mary Meeker)说:“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趋势是将世界上的信息组织起来,让每个角落的人都能够找到它们。”这位“网络天后”用她对互联网的敏锐洞见为搜索这个趋势做了最好批注。

读《搜》的时候,读到“Google的目标是组织世界上的所有信息并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他们”。不难想像,信息社会的下一个未来或许如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最后的问题》里的那个描述,“一切存在的资料终于搜集齐全。没有任何资料不被包纳在内”。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紧随其后的那句话,“但所有搜集得来的资料还需要完全综合起来,并依其可能有的关系,逐一的分类、排列和组合。这一工作花费了一个没有时间间隔的‘顷刻’”。现实毕竟不是小说所杜撰的时间可以被任意的摆布,当我读着《搜》的,想的始终是,当信息多到已经包围整个空间,搜索的引擎也渗透到任意一个生活细节,我们该如何取舍,如何鉴别,如何权衡?要知道,搜索是商业的,它的背后会因为广告投入的多少而直接影响被搜索信息的排序——你应当知道,排名在前面的信息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访问量。

当然,在另外一方面,信息的计量会越来越多,并不像时间那般吝啬,这意味着制造一个能引起注意力的信息要比过去难得多。巴特利虚构的未来的搜索只要输入“给我所有中东地区网站中至少包含一页以上阿拉伯文字的文档,它们要至少与两个其他文档内容相似,但是与阿拉伯半岛电视台官方网站内容相似的不要。然后再告诉我恐怖嫌疑犯名单上所有人的名字”的命令,就可以得到相应结果。至少,就目前而言,它是一个daydream。所以,托马斯•达文波特的《注意力经济》和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早先的版本翻译为《引爆流行》)倒是为如何能浮出信息海洋的水面提供了参谋。也就是说,关于《搜》所引发的一个联想,我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或真金终有一天会发光的,这些话都即将成为过去式,宣传或营销的“噱头”因此不再带有贬义色彩。就拿最近炙手可热的风头人物郭德纲来说,在认可他相声说得的确是好笑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保持必要的警惕——他或许是信息时代被制造出的又一个事件、一种现象,在他之外,可能还有马德纲,牛德纲,杨德纲……不出名,只是因为少了一些捧场,少了一些“伎俩”。

“在不远的将来,搜索的范围将从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万维网发展到各种各样的设备中。”“想想吧,你可以搜索你的狗、你的孩子、你的钱包、你的手机或者你的汽车。搜索的范围不断被扩大,甚至到无限。”“搜索已经不再是一项单一的应用,一个在万维网上搜索有用信息但是冷冰冰的工具。搜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它为我们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导航。”约翰•巴特利不无深情地抒发着他对“搜”的钟爱。在他心里,搜已经不简单是一个动词,它还可以是名词,是形容词。某日,在从中国人民大学去往北京军事博物馆的路上,我看到一群新建筑物的围墙上打着广告“人是主语”,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那么,在未来,我同样可以断言,“搜是主语”,以最精确归纳未来如何存在的生活样貌。

【美】约翰•巴特利:《搜》,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定价:35.00元。

二〇〇六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