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素材与故事"的问题。楼盘推广上的这些现象,我用"读小说"这种现象去理解.小说中,故事与素材(或题材)是两码事,素材本身是中性的,是作家从中发现或想像出了主题,然后他去诉说这个主题,那就成了一篇故事。在这里,便是"故事与素材(材料)"的关系。房地产也是一样,本来"一个没有生命的的水泥建筑,在策划人(小说家)的精心栽培下,赋予某种主题和概念,便有了生气,有了某种性情,从而影响和吸引着消费者的选择。"(引用话)。在这里,房地产便是本项材料或素材策划家的那些主题和概念是故事。消费者选读小说,是看故事有没有趣,说的是什么事,而不是单纯地看它是什么材料什么素材及单纯的情节过程。情节必须有,素材题材必须有,但必须组合成一个单一的故事。
现时代的房地产,可以这样理解:人们要的不是建筑,而是"故事",是上述所说的"主题"。至于买不买这个建筑(小说),要看它身上有没有故事,能达到故事的就能被人接受。在这种心理中,建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能达到目的的,什么"手段"都行。现在可以理解,一个建筑没有"主题",甚至连名称都没有,这跟一堆砖头没有什么差别,跟荒山野岭没有什么区别。消费者不是为建筑(中性的素材或材料)而买建筑,而是为了读其中的"小说"(或说"故事"或"主题"),真是要"买建筑",消费者还没有这个(专业)水平,你去分辨一下建筑的"品质"看看?
故此在顾客房地产的购买中,主体的问题是:你诉说的是什么主题、什么故事、而不是以"建筑"为主体。什么材料(即建筑)不用去追究,能达到那个"主题"、"故事"就行。
在楼盘推广包装中,若没有在人们的主观世界中建起这样的楼盘(即有故事),则人们仅仅看到了一堆堆砖头,看到的是"材料"而不是"故事"(包括你罗列出来的"数据")。
有一点还应提及:文前所述的"有房住"这一阶段,还只是"买材料"阶段,那时有"材料"(即建筑)就行,关键是没有"材料","故事"有无可先不管。
另外,楼盘的特征定位(教育地产、旅游地产、运动地产等)也有要求。不同楼盘(大至地域、社区、村镇及至人物)都有不同特征,决不会是大杂烩,什么"特征"都有。旅游胜地最明显,要不就不值得专程前往旅游了。不过楼盘更是"主观人为"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界的选择,故楼盘更为强调"人为艺术的水准,要达到天造地设那般,与社区、与人文、与自然、与文明形成高度的整合,造成1+1>2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