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房地产报》搞的第一项有影响力的活动就是慈善晚宴,也是我们的年会。 1月10日,我们与幸福工程委员会、新浪网合作举行拍卖会,共同筹措了两百多万元的善款,用来救助贫困的母亲。我们的开发商朋友、演艺圈的朋友慷慨解囊,我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
上善若水,善良、友爱、互助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标志。人的能力可以有大小,影响力可以分强弱,但是做善事的愿望不可分高低。就像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位地产杂志的主编,最近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2006年房地产传媒年度十大事件》的文章。里面说,中房报是“作为唯一‘国字头’和拥有房地产名称的全国性大报”,而我本人选择了一项末业“纸媒”运作,前途未卜。对于这个判断,我并不认同。
先不说,“纸媒”是否就是“末业”——我相信事在人为,报纸仍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主流媒体——但就媒体成功与否的理念而言,决不能用简单的金钱收益来衡量。媒体首先是天下之公器,以客观、理性、博爱为准则,以推进社会公正、进步为理念,若无此气度,天下生意千万种,不如回家卖红薯。
况且中房报在2006年的经营、发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仅北京地区的订户就超过了两万份。这有赖于领导对于我们的支持,已及全体报社同仁的同心同德。这给予我最坚定的信心,不会为眼前利益而放弃《中国房地产报》的行业责任。
回头再说我们的年会。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是,年会是一项创收的活动,媒体摆场子圈钱。但今年我们并没有选择这样的方式。2006年,房地产行业遭遇了整体性的诚信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尤其是部分以软文为主的媒体不断堕落,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下降。而以此为代价的媒体经营。只能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
作为“惟一”的国字头房地产类全国大报,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重新塑造行业形象,倡导关注民生、扶助贫困、乐善好施的企业责任。这也是我们作为建设部主管的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很多圈内朋友的热情响应,黄怒波、冯仑、潘石屹、王若雄、张宝全、李建国、田汉等朋友或提供拍品或慷慨解囊。其中一件贝克汉姆从未穿过的签名球衣,竟然卖到了22万元,这也应该是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我相信,智慧、慷慨、乐观、善良是我们地产行业的主流精神。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始终坚守着促进社会公正、进步的社会责任;客观报道政府的一系列行业政策,细致观察市场的毫厘变迁,发现企业竞争智慧,关心百姓疾苦,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努力成为地产行业最有公信力的媒体。
在媒体的经营原则上,我们也同样恪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尊重同业,不攻击其他媒体同行,不唯上,不欺下,不拉帮结派,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搞恶意竞争,尤其是不挖竞争对手的墙角。值得自豪的是,我们的人才都是自己培养的,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2006年,由于“主语传媒”等外地同行的进入,打破了原有市场的格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有些媒体并未对此表现出宽容、健康的心态,而是恶语相向。这实在令人遗憾,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才是最可悲的。
其实,媒体如果仅被视为一个企业,一桩生意,那么它的起起落落也不过是生意场上的平常“小事”;然而,光看到公司赚了多少钱,卖了多少版,忘了媒体的基本责任和公众角色,丧失了应有的气度与视野,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在新的一年,《中国房地产报》进行了主办机构的变更,由中国房地产协会、中房集团变更为《中国建设报》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中国房地产报》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这将使我们获得更多地发展机遇,同样也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新的一年里,我们会在实用性和可读性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内容建设,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必须的好看的报纸。
宋朝大儒张载说过这样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以此,与房地产媒体同行共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