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谈到两件事情:一是兴义城里有个女孩因失恋跳楼自杀未成,二是今年本市开工建设几个二十到三十层楼的住宅小区。说到前者,大家感叹幸好那个可怜女孩被武警战士及时发现并救了下来;说到后者,大家议论的主题是购房热和房价问题。我的看法与众不同,我是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认为高层住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给现代人的生活折腾增加一种新的死亡方式。
生与死是人生折腾最大的平衡。人死的方式有很多,而自杀是其中重要一种;人在什么权力都没有的时候,还可以行使一种权力,就是“自杀”;在自杀中,跳楼又是极重要的一种。“跳楼自杀”是所有“自杀”词汇中最主要的一个,甚至“跳楼”已从“跳楼自杀”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杀”的代名词,如说“某某跳楼”了,就是说“某某自杀”了。
跳楼自杀有什么好处呢?在一个争名夺利、嗔恚痴迷的世俗社会中,跳楼自杀有其独特的轰动和报复效应。持有强烈报复之心、发泄愤怒或渴望以自杀成名的人,他(她)不会选择到那个无人知晓的阴暗角落、或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去默默无闻地上吊至死,他(她)一定要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中和万人瞩目之下,非常不想死地、轰轰烈烈地死掉——那么“跳楼”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楼层越高,“跳楼”的效果越好,因此高层建筑也是现代人平衡折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高层建筑也给那些本不想死而想以死相协的人提供了一个真实性极高的“表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想死”而又不想“真死”的人们,既能实现死的居心,又能得到及时救命。当警察和亲切朋友看到在高层建筑顶端边缘徘徊的人,就以为他(她)要自杀,于是赶快爬上去抢救。当他们奔向那个要“自杀”的人时,那个“自杀”者就激动地说:“请不要过来!请不要过来!再过来我就跳下去了!”这种人是虚伪做作和假想自杀的懦夫。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人呢?我的看法是要用激将法激发和成全他(她)们,把那个“自杀”弄假成真。自杀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可是“自杀”的懦夫们总是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久久地表演。这种人必须要激励他(她)的虚荣,让他(她)没有“面子”回头做人,迫使其做一回真正的死亡英雄,果断地死掉而死得其所。虽然他(她)是个懦夫,死的时候却是很“英勇”,这样他(她)的一生就平衡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建造高层建筑必须有利于“制造死亡”,关键的要素是要高,让“自杀”者被凄厉地呼喊一声、或回首悬空一望,就会立即头晕目眩、大脑迸裂,轻易就掉下去,然后一命呜呼。
我预料现代文明和现代城市由于高楼崛起,有必要发展一种“自杀经济”或“跳楼经济”,该“经济”将会打造成现代旅游的一个新的奇迹。具体炒作和操作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确定一栋高楼(最好是城市的最高楼)作为跳楼(自杀)基地,楼下建一个有警察维护秩序的观光广场,观赏者必须凭票进入。就自杀者和主办一方来讲,可根据自杀者身份高低、地位大小、财富多少制定不同的门票价位,实现死者家属、主办单位、广告部门、广大观众的多方多赢。“跳楼经济”发展好了,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生,不仅可以通过自己死亡来获得平衡,也可以通过观赏死亡来获得平衡,而且可以丰富人类生生死死的折腾内容。丰富的人生必然走向多元化的生死折腾,而多元化生死折腾的根本含义和最高价值——是生与死的多种平衡。
(陈嘉珉,2006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