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们反腐败大丰收的一年。且不说各地抓出一大批中小腐败分子,仅说上海陈良宇、北京刘志华、天津李宝金、青岛杜世成、安徽王昭耀何闽旭、国家统计局邱晓华等一批高官纷纷落马,足以彰显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的力度。
近期各地党委针对腐败现象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纷纷制定措施,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只是加强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还不够,更重要的和亟待解决的是扩大民主,加强民主监督体制的建设。
当前,我国党政干部越来越严重的腐败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不是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弱化问题。我们的干部可以说每年都要进入党校培训,每年都要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特别是高级干部都是中央党校培养出来的,其思想理论水平不可谓不高。可是为什么还会这么多高官堕落为腐败分子呢?显然根子不在我们的干部思想理论水平问题,不存在我们的思想教育弱化问题,而是我们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监督机制主要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其中党内监督最为重要,它是各种监督形式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中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而生产腐败问题绝大多数是有权力的领导干部。同时,由于我们执政党的地位所决定,别的监督形式只是从执政环节的外部去监督,这种监督的效果很难与从执政环节的内部去监督的效果相比。因此,解决从执政环节内部监督问题,只是党内监督。所以说,党内监督是各种监督形式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监督形式的核心。
然而,恰恰是这个重中之重,这个核心的监督形式软弱无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党内监督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上级监督失之于迟。上级党组织和纪委部门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由于存在着区域距离和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不够畅通,不容易发现问题或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二是同级监督失之于软。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本来是对执政环节的直接监督,应该是最有效力,但由于同级纪委受同级党委领导,束缚了纪委的手脚,纪委不敢大胆地行使监督权力,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更是很难到位。可以这样说,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三是下级监督失之于盲。下级和群众监督上级领导,由于他们是被领导者,再加上有些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民主作风差,办事透明度不高,下级组织和群众不了解情况,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督。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群众总觉得领导有问题,但就是抓不着证据,其中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对党内监督的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怎么改革我们的监督机制呢?
一是改革现有的党内监督体制。从中央到基层,把纪委从各级党委中独立出来,实行单线领导,独立办案。把中纪委与书记处作为平级部门,都是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工作部门。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中纪委则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监督机构。书记处和中纪委共同对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负责。这样变动后,中央机构的设置需做一些调整。可以设立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书记处设总书记,中纪委书记的职务名称不变。这样改革后,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会,是党务国事的决策机构。在其下面形成两条线:一条是以中央书记处为首的从中央到基层的党务行政执行机构;一条是对党务行政执行情况的监督机构。两条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二是加大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职能,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在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适当增加民主党派人员比例。目前在各级政府中,也有配置非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但一般都是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人员进入政府机关的比例不够。我们提出,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但民主党派只是在一年一次的政协会上议议政,起到个议政党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起到参政党的作用。
我们不要怕民主党派进入各级领导机构会动摇我们的执政地位,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并且在各级领导机构中把民主党派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中,比如1/3,或是1/5,动摇不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陈云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腐败问题不解决,党风不见好转,必然要危害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
近期各地党委针对腐败现象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纷纷制定措施,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只是加强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还不够,更重要的和亟待解决的是扩大民主,加强民主监督体制的建设。
当前,我国党政干部越来越严重的腐败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不是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弱化问题。我们的干部可以说每年都要进入党校培训,每年都要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特别是高级干部都是中央党校培养出来的,其思想理论水平不可谓不高。可是为什么还会这么多高官堕落为腐败分子呢?显然根子不在我们的干部思想理论水平问题,不存在我们的思想教育弱化问题,而是我们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监督机制主要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其中党内监督最为重要,它是各种监督形式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中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而生产腐败问题绝大多数是有权力的领导干部。同时,由于我们执政党的地位所决定,别的监督形式只是从执政环节的外部去监督,这种监督的效果很难与从执政环节的内部去监督的效果相比。因此,解决从执政环节内部监督问题,只是党内监督。所以说,党内监督是各种监督形式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监督形式的核心。
然而,恰恰是这个重中之重,这个核心的监督形式软弱无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党内监督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上级监督失之于迟。上级党组织和纪委部门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由于存在着区域距离和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不够畅通,不容易发现问题或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二是同级监督失之于软。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本来是对执政环节的直接监督,应该是最有效力,但由于同级纪委受同级党委领导,束缚了纪委的手脚,纪委不敢大胆地行使监督权力,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更是很难到位。可以这样说,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三是下级监督失之于盲。下级和群众监督上级领导,由于他们是被领导者,再加上有些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民主作风差,办事透明度不高,下级组织和群众不了解情况,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督。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群众总觉得领导有问题,但就是抓不着证据,其中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对党内监督的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怎么改革我们的监督机制呢?
一是改革现有的党内监督体制。从中央到基层,把纪委从各级党委中独立出来,实行单线领导,独立办案。把中纪委与书记处作为平级部门,都是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工作部门。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中纪委则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监督机构。书记处和中纪委共同对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负责。这样变动后,中央机构的设置需做一些调整。可以设立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书记处设总书记,中纪委书记的职务名称不变。这样改革后,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会,是党务国事的决策机构。在其下面形成两条线:一条是以中央书记处为首的从中央到基层的党务行政执行机构;一条是对党务行政执行情况的监督机构。两条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二是加大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职能,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在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适当增加民主党派人员比例。目前在各级政府中,也有配置非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但一般都是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人员进入政府机关的比例不够。我们提出,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但民主党派只是在一年一次的政协会上议议政,起到个议政党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起到参政党的作用。
我们不要怕民主党派进入各级领导机构会动摇我们的执政地位,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并且在各级领导机构中把民主党派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中,比如1/3,或是1/5,动摇不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陈云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腐败问题不解决,党风不见好转,必然要危害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