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不断受到严峻挑战。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三种情况,即一部分人坚信不移,一部分人半信半疑,而另一部分人则完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完全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人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腐败分子之所以腐败,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不再信仰马克思主义了。
为什么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动摇,而且有的还是我们中央党校培养出来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呢?这里有我们的党员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修养问题,更有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上失误的问题。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口头上也说发展,也说要与时俱进,但我们发展了吗?怎么发展的?谁也没有说清楚。最近我看了一本全国干部学习读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里面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通篇只是马恩列著作的缩编,哪里体现发展的痕迹呢。
正确的发展,首先是扬弃,没有扬弃就没有发展。一个人要想健康地活着,首先必须医除疾病,讳疾忌医是不可能有一个健康身体的;世界上任何事物能够保留发展到今天,都是扬弃的结果,也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要想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扬弃,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的部分、适合现实的部分,抛弃那些不正确的和与现实不符的部分。世界上没有一种事物死抱着短处不放而能够健康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
有的人之所以怀疑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没有得到正确的扬弃,或者说根本没有扬弃。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扬弃也可以说是在破立中发展的。不破不立,不弃不扬,先破后立,先弃后扬。只有把旧的东西破掉了,新的东西才能生根成长。可以说,从接受马克思主义那天起,我们就没有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扬弃问题。人们用马克思主义解释有的现实问题解释不通,对不上号,因此引起有些人怀疑,甚至放弃。
当然,我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主要的不是扬弃问题,主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走过80多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许多地方不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不敢把那些不符合现实的东西果断地放弃,怎么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呢。
因此,要想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哪些部分是错误的,哪些部分是过时的,对那些错误的、过时的东西必须果断地放弃,而对那些正确部分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断地丰富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当前需要解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及其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是工人阶级发展壮大的产物。那么到了现代中国社会,真正的产业工人数量是多少,是不是足以构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阶层的多元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工人相对其他行业人员比例大幅度减少,马克思主义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在不断地削弱。
十六大把党章中党的性质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修改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我们党的阶级基础从工人阶级扩大到全民,那么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还是党的唯一指导思想吗?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相对缩小,社会基础相对扩大,应该如何随之转变我们执政党的职能呢?这些认识问题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应该给出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2、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已经明显地不适应现实情况了,为什么不敢公开扬弃呢?
(1)马克思主义根据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私人占有资本主义形式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推导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并说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认为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由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即实行公有制。因此,中国自1956年采取对农村地主富农剥夺土地等生产资料、对城市工商业者采取赎买的方式实行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就在全国建立起了国有和集体两种形式的公有制。
(2)马克思主义根据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导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的理论依据。
(3)马克思主义从创立的剩余价值剥削理论,推导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应该实行按劳分配。
问题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去做,没有不失败的。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去做,把经济搞崩溃了,最后执政党相继丧失了政权。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去搞,搞了不到30年,也差点把国民经济搞垮了。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94年十四大实行市场经济,嘴上虽然没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理论,实际上是彻底放弃了。
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已经十多年了,虽然实际工作上我们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理论,但我们并没有公开声明放弃这个理论,也没有对这个理论进行分析批判,致使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点问题,有人就怀疑发展道路走错了,妄图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虽然对共产主义社会只是做了大致轮廓和发展方向的描述,没有具体、全面的描述。但是至少告诉人们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剥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共产主义社会还是社会化大生产吗?肯定是更高级的社会化大生产。那么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谁来组织?不可能是无人组织的社会化大生产吧。社会生产的资源由谁来配置,社会产品由谁来按需分配,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等一般社会需要大体是一样的,难道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住高级别墅吗?很难想象,一个无人组织的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天的理论工作者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不要小看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描述问题,描述的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直接关系着人们信仰不信仰问题。你描述的不科学不合理,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是不可能的事,怎么能让人们信仰她呢?
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给予一个科学合理的阐述。哪些部分是我们应该必须坚持的,哪些部分是需要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应用的,哪些部分是应该扬弃的或是修正的。我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也没有那个水平,这里我只想抛砖引玉,简要提示一下,是否可以按以下思路考虑,即: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个基本理论我们必须坚持。要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主要应该指的是这两个基本理论。
二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也不是错误的。只是它不是现在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它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生产形式。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纯粹的公有制必然是消灭了阶级,同时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社会化大生产是计划性更强的大生产,当然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三是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国家消亡了,但必将生产一个新型的组织来代替政府管理社会生产,不可能是无组织的社会,相反应该是组织性更强、分工更科学、分配更合理的一种社会制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马克思主义也必须用实践来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合理的内核,扬弃不科学不合理的部分,才能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扬弃,是摆脱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