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调整比接受动荡更有利于中国股市


  www.tendeny.com2007-06-2316:20:57大趋势编辑

  中国股市在刚过去的周五,再次呈现出现了这种宽幅调整,把周末政策敏感演绎得如此淋漓,盘中最深跌幅到达220多点,这种诡异得走势已经把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的市场趋势浓缩了,也就是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面,中国股市进入一个宽幅的箱体震荡格局,这种震荡调整格局远比继续上扬后,所可能带来的动荡更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发展。

  中国股市的内在结构性泡沫确实已经存在,尤其是那些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却也在全流通后随着大股东利益所需,个别公司借助各种力量和网络影响,把公司的股价从地板做到到天花板,最近媒体报道披露的几家咨询公司联合张嘴,硬是把梅雁股份(600868)描绘成惟妙惟肖的明星,而且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包括那些带着镣铐的问题股等,已经超越了理性的投资行为,但在这背后的既是利益驱动,也是市场结构性泡沫的佐证。

  当然对于这种在牛市中所产生的副作用,政策的调控是必要的,但过分就会带来整体的伤害,5月30日出现过的这种已经属于动荡了,现在还会继续出现这种动荡吗?笔者认为不可能的,我们没有理由也无法想象管理会如此的弱智程度,上周五的跳水笔者认为更多的是一种恐惧的心理,不排除某些先知先觉的资金获悉,近期对市场进行的系列调控的因素会发生作用。

  不可否认近期对于市场的震荡因素是很多,笔者也在前面的文章有过阐述,其主要就是4大不利因素和4大有利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下半年市场主要的特征。"1,放宽了国内机构对境外的投资额度,2,严查银行违规资金以及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流向股市,3,红筹股的密集回归,4,交易印花税的提高。

  但同时造成市场不会单边调整下去的也有几个因素存在:1.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依然很大,2.随着这种经济的结构调整,很多上市公司在全流通后,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好还是大股东自身利益也好,打造好上市公司的这块资本平台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所以未来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还是央企的整合,注定给市场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3.上市公司内在质量的提升已经有全面加速的迹象,这是因为全流通后市场的性质所决定上市公司的内在驱动力,4红筹股的回归尽管会分流很多的资金,但这些企业的赢利能力是未来很多战略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所青睐的,这些红筹企业的回归,也会激励市场有一个平稳上扬的作用"。

  而这些是笔者认为接受调整远比接受动荡更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发展主要根据,现在的问题是管理层如何能够在把握这些因素,让那些消极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把握不好市场依然会带来动荡,依然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冲击,中国股市目前已经不再仅仅是投资者在里面投资的一个市场,中国股市从进入全流通时代后,其赋予的作用也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三峡水库”一样的中国经济调节的蓄水池,也就是把那种过剩的流动性合理引入到所需要的行业去,从而完成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当然在这种调控中,管理层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不明来历的国际资本,对我们股市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其次是要看到目前的很多问题的根源,并不是主要来自股市的,如果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向搞错,那么得到结果也会很失望,从笔者的观测来看,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和过剩问题,既有来自投资市场的单一,也有来自我们金融体系的制度问题,尤其是那些宏观调控和违规资金的入市,都充分在暴露中国金融业的脆弱性,这或许才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而目前中国股市所要经历的这种调整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