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梅花桩


          

  

     现代化城市的十字路口都有交通设施,中国的交通是车辆靠右边行驶。一般情况下在十字路口允许车辆右转弯,而在繁忙的路口则控制着单行转弯,这就是交通的逻辑运行。当城市在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就需要高架立交来缓解交通的矛盾。

    城市的发展有许多前瞻性的课题摆在那里,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则滞后许多环节,这就是教育结构的欠缺,因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那里就已经固定了。思维的僵化跟行为的束手则是不言而喻的,建设也因此只能在文明的漩涡中徘徊。

    当工业社会还没有到来时,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读书做官,而不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文化人。那时根本没有自然的学科,最基本的算学也被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

    按正理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基础,当初是由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的。五四前许多具有人文精神的学堂,多少都带有被奴役的耻辱。而东方文明正是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科学在痛苦中一步步地向这个社会走来。

    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手段,随着历史的进步,由提高国民素质演变到人们社会生存的必需。这样就形成了新的社会生存模式,随之而来的则是变化不大的教育方法,应试教育就这样一代代的形成了。

    社会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如何解决社会存在产生的问题,相对滞后的教育模式则显得无能为力。面对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变得有些茫然。虽说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但积淀的历史惯性却在阻碍着教育根本的变革。

     一个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就像一个练武功的人在走梅花桩。当从梅花桩上跳下来,扎好了马步却不知道拳脚向那里伸展,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再从新去走梅花桩就有些荒唐了。

    面对着的世界,教育的唯一目的,应该是生存,而不是好看。

    一个大学如果有计算机系,假如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道解码盗版,不知道如何去发展。那这种教育的结果,只是文化殖民的一个变种。同样人文科学的进步,也只能是画饼充饥的虚幻。 

    国民现在需要的教育方式不是扫盲,而是面对新时代所产生出来的行为规范,以及解决自身困惑的方法。

    农民都知道向蔬菜上喷激素,可以使之快速的生长,由此带来的是富裕,但对社会的其它作用则不是激素的行为考虑的。谁都知道快速变化不是农民发明的,这就是说教育的社会责任已经在梅花桩那个地方奠定了。

    说教一旦成了经文,社会就开始走向堕落。自欺欺人的结果是怎么回事,不就很明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