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最早的时候来自于日本的米市,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粮食大部分依赖于进口,所以日本的米店很多,但是这也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老板很难把握大米的存储和大米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一种办法,在米店的门前挂上一个牌子,一个可以自由填写价格的牌子,米店的老板根据每天排队的人多少,来决定米价,排队的人多了,价格就向上涨,人少了价格就往下跌,经过一天的交易,老板对今天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决定进货量和进货价格,有了资本市场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方法用在了资本市场的分析上,人们就把这个记录价格的图形叫K线,他从最基础的角度,告诉了我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供给大了价格就下降,需求大了价格就上升,在股市上成交量就是排队的那些人,K线就是反映米价变动的那个牌子。那么今天缩量、上影线就说明在高位的时候有人抛出的太多,同时也有人开始担忧价格太高,于是就留下了一个非常不舒服的上影线。
由于K线理论的发现与推广,因此K线就成了大资金作为骗线的工具------这同任何一个理论一样。K线已经开始脱离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而成为一种被操纵的示象工具,因而具备了虚假的因素。但从K线上,还是可以分辨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因为毕竟鱼目混珠时,里面有鱼目,也有珠,全部是鱼目的话,也混不了珠,冒充不了珍珠了。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虚拟经济的实际价值等于零,因为他自身并不产生价值,因此人们在这个市场只是对价格感兴趣,价格以外的东西几乎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需求决定了价格的高低,我以前不是很明白这个概念,但是随着经验的增长以及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从日本人的K线图上我却是感到这种观点的正确性。资金疯狂追进的时候,这时候需求就大于供给了,一旦资金介入缓慢,那么就是供给大于需求,恰恰是因为这些内在的关系,才让大资金操纵股市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人们最大的误区在于没有区分开资金需求和投资者需求,投资者需求是有人通过操纵或者说改变资金的需求引导的结果。
对于大资金来说,在股市投资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技术指标是发生在资金运作之后的事情。他只能告诉我们,我们的那些弱点暴露在大众的目光之下,至于下一步如何做,实际上全部靠分析和推测散户的心理变化,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投资人的情绪变化,他们的这些微妙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他们的交易行为。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掌握人们的心理变化。
作为一个大资金的运作者,我不喜欢过分关注技术指标,但是我很喜欢看抛物线指标,我的老师在讲这个指标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人们在坐飞机的时候都要买保险,买保险的目的并不是说一上去就会掉下来,而是说万一掉下来的话,能为生命增加最后的价值。那么抛物线对于一个从事资本运作的人来说,这就是我们的保险单,不管你是多么大的资金,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明白,行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人能够操纵的。看着这个奇怪的线条,我感谢前人的努力,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保险单。我庆幸这些人看不懂这个保险单,更庆幸人们不能摆脱自身天性---恐惧和贪婪。
在资金运作的时候,对投资大众心理把握非常重要。不是说很重要,而是在资本运营的时候,对其他投资人的心理把握是绝对因素,其实那些人也在无时无刻地揣摩我们的心思,股市是什么?就是一场斗智的游戏,说白了就是骗跟被骗的一个过程,这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上都是存在的,其实人们买卖股票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情绪的变化,你要是忽视了这个,你根本就不能掌握对方在想什么。我们是大资金有能力控制局面,那么就应该有能力调控这些人的情绪,能够操纵投资人的情绪,你就能让他干你最需要干的事情。恐惧对人类来说,是天性,没有人完全能够丢弃这些天性,疯狂的下跌,他们一定会因为担心自己的股票遭受巨大亏损,他们就会不计成本地卖出,你要是大涨,那么他们也会担心自己不能获取利益而急急忙忙地跟进,不是这些人傻,而是条件决定了他们只能如此而已。
我总是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要在下跌的时候卖掉股票,涨起来以后才买进股票,这明明是做错了,他们为什么反应不过来?其实,不是他们反应不过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明白未来到底怎么走。把我们放在那个位置比他们强不到那儿去,那是一群弱者。
机构是什么?机构能够知道未来到底向那个方向走,你才能这样说,把我们跟他们放在同一个位置,那么那个时候的我们也不会这样运筹帷幄了,也是象一个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他们没有什么基础,对股市的了解几乎等于0,他们也根本没有想过从最基本的地方来了解这个市场,他们所具有的概念就是打听消息,走捷径。你没有听听电视上那些专家的话,他们对每次行情的下跌都有理由来解释,大众投资人也就开始模仿这些专家。简单的资本的流动规律都不知道,就开始进入市场了。
资本运作对于外界来说好像非常神秘,然而我们实际上也就是这样几句话,我每次做计划的时候都想写得有点水平,但是文字表达能力总是不争气,我真的很佩服那些专家,怎么那么多的术语,而且天天说,这玩意不是一日的功夫啊。投资者对我们只有神秘,对那些人却是崇敬。那些投资人自己懒惰,不想劳动总是等候那些专家的推荐,怎么会不对他们崇敬?话说回来,你不能要求他们象我们一样,从经济学里边学会投资分析的方法,更不可能让他们学会垄断的原理,你就看看他们连最基本的资本的流动规律也搞得乱七八糟,就知道了。把技术分析看成万能的,不管是那一类的指标都想在上面看出买卖点,好像不管是什么指标,只要是指标都可以拿来买进卖出。
记得老师说过:在股市上的行为有三种,一种是投资,一种是投机,另一种则是赌博。这三者之中投机是不分资金大小的,但是投资则不同,需要区分资金的大小,小资金投资很难有所收获,一是选择投资对象的难度很大,另一个则是资金持有者自身没有足够的耐心,因此很难成功,股市的暴富神话无时无刻地在刺激着每个参与股市投资的人们,人们浮躁的心理已经不再适合过那种四平八稳的或者琐碎的生活,那么最伤心的则是那些在股市上赌博的人们,他们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市场淘汰,真正成功的那些人就是投机。
实际上我们脆弱得很,中国股市就是一个单边市,要赚钱唯一的办法就是上涨,一旦股市下跌全部亏损,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这个游戏规则的约束。投资人一旦明白股市下跌和上涨不是无缘无故的,那这就麻烦大了。当然这样的人不多,即使多也不要担心,看不明白后面的发展趋势,没有人会有这个胆量的,其实人们在投资决策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任何问题,只是心理上的一种冲动而已。-------其实不是没有人明白资金流动的问题,也并不是没有人知道中国股市的游戏规则,只不过,投资者都相信自己比较聪明,有能力赚到钱,或者碰一下运气。也有些人,开始是清醒的,知道投机一下,赚点就走,不要套在里面。但多玩一下,就会抵制不了股市的诱惑,玩来玩去,就套进去了。从根本上讲,这些人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种运气上,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之中。
作为一个操盘手,如果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调节投资大众的心理状态就算是成功了。人们不管是从书本上还是电影上看到或者说认识到的操盘手,是一个足智多谋,两眼冒着智慧的光芒,脸上总是看不到笑容,满脸的阶级斗争。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最难的就是无法让人们的情绪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才有思考,只是这样的思考显得很简单,毕竟人们都是为了赚钱才走进股市的,有了这个利益的驱使,要让人们上当受骗还是比较容易的。记得一个有名气的人说过,女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智商等于零,男人在利益冲击下智商等于零,因此我总是感觉到,用利益操纵人们的情绪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
一些在这个市场上厮杀一生的人,总结出的那些经验而编成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对资金的运作跟踪简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有时我们试图在猛砸一阵子以后,吓唬别人出来,往往都很有成效,但是我用前人总结的数学模型去观察我的行为的时候,我每次都会脊梁骨发冷,好在这些人并不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没有把精力用在踏踏实实地学习炒股的技能方面去,而是用在了别的地方,没有把这些技能当作学问去研究。而投资大众学习这些模型的时候并不是想让这些模型指导自己的资金运作,而是为行情走势以及自己的买卖行为寻找一种理由而已。
小资金急了多少钱都敢卖出,跟他们多少钱都敢买入是一样的胆大,他们没有完整的思路,也没有良好的交易环境,但是我们首先不能制造恐慌气氛,一开盘低开走高,先把这些人给麻痹一下,多少次了都是下去马上就上来,小资金已经习惯了狼来了,这样等他们反应过来真正的狼来了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记得有个哲人说过:人站的位置不一样,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那么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在我认为痛苦和危险的时候恰恰在这些人认为是充满希望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可以用价格走势操纵这些人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操纵这些人的情绪波动进而操纵这些人的行为,一旦他们被操纵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痛苦。
喝酒和咖啡其实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才喝这种没有什么营养的物质,最主要的就是一种调节,一种对精神和情绪的调节。资本运作的核心就是情绪调整,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把别人的情绪调整到最恶劣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就是我活得很好,那些被调整的人活得则非常痛苦。面对一些失意和微小的失败以及不顺心,我学会了用哀乐调整,我从那儿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我用我的知觉证明我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个时候面对死亡和不顺心的时候我原本浮躁、不安的情绪就会很快得到平息。
越是到最后我的心情越是不能轻松,每次当我全身而退的时候,我都会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当中,很久不能从那种情绪当中走出来,我不能向任何人去诉说我的感受。那些仰起头聚精会神地观察行情变动的老头老太太,那些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交付这个市场的有志青年,那些顾不上安顿家务的家庭主妇,这些都是这个社会里最艰难的人群,而恰恰是这些人都把自己的所有希望深深地寄托在股市上。也正是我一次次毁灭了他们的所有梦想和希望,我忏悔。
那些高位被套的人在下跌的初期都不愿意出货,因为前面三番五次的这样震荡中都突破了高点,急速的下跌会让这些人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产生自暴自弃的行为,因此在出货的最后阶段用这样的手段一般成功的概率都很高。其实对人们的打击并不在于主力的出货行为,而是在于大资金再次介入的时候的刻意打压,这个阶段是最残忍的。出货如果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话,那么这个时候简直就是为了彻底地摧毁别人。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市场的价格走势,但是我们最大的长处就是有能力左右自己运作的资金,这就是大资金和小资金最大的区别。控制资金进出的是人,因此努力克制人性的贪婪恐惧的本性,是在这个信息单向交流市场上取胜的原则,这个市场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不可能让你们买卖双方面对面去讨价还价,因此信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单向传递,只能是我们一直在接收到所有信息的基础上,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因此选择就是最困难的事情。
有些人想通过祈祷就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有些人想通过赌博来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我不知道那种情况最好一点,那些勤勤恳恳在劳作的人们一定是最可贵的,他们都属于诚实、安分守己的人。祈祷和赌博都是懒惰的行为,一种采取了较为温和的表现手段,另一种则表现出较为激进的行为而已。
中国武术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和炒股的道理是相通的,你比如那些真正的练剑的高手,他们练剑不是用剑,而是用书法什么的来感受用剑杀人的那种乐趣和微妙的一点,炒股的人要是不研究股市或者把股市用别的事物来描述的话可能更简单一些。难的就是大家所有的思维都是在股票上,而机构操盘手的所有的思维都在人身上,他们每天都在琢磨别人在干什么,而小资金一直在琢磨股票在干什么,其实股票啥都不能干,能干的就是人。
市场上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两种人。一种是中大户资金,他们比较有思路但是他根本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像楼上的这些大户,他们有了准备逃跑的打算,他们也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是他们不会想到现在就走,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在他们的世界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行为一直在受情绪的控制,他们根本不会约束自己,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是失败者。而那些小散户,则更是一群没有思路的人,这种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那儿不对,总是在埋怨别人,在抱怨市场环境是多么的恶劣等等。这是一群最悲哀的人,涨的时候他们会大声地说话,会兴奋得手舞足蹈,跌的时候他们会骂骂咧咧地骂个不停,这些人很浮躁也很懒惰,他们根本不愿意自己付出辛苦,他们不学习更不会去思考,宁肯在市场上亏损得一无所有,他们也不会想到离开这个市场做点别的。给他们5年时间,只要有钱买一手股票,他们还在这儿耗着。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人都不恐惧,只是你必须了解他们的心态,以及他们行为的动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胜。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股票价格变动来控制这些人的情绪,然后间接地支配他们的行为,让他们的情绪一直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中,那么他们的行为也就会一直按照我们事先设计好的套路走,这就是炒股。
人的心理本来就很奇怪,也很微妙,一旦在他的心里形成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人们这段时间来的恐高心理需要一次释放,也只有释放了这种情绪以后你才能改变它,要不然事情就会越来越糟糕。
这个市场的残酷不是人人能够看到的,人们看到的只是他能够带来暴利的一面,恰恰忽视了惨遭打击的那一面,因为人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个人,虽然胜率只有5%,但是人人都会以为自己就是那5%里边的,就是这样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快乐地成为穷光蛋。一个人要是丢了100元钱,他一定会伤心,一定会觉得不公平,但是一个人在这个市场上亏掉100元钱,他绝对不会有这种感觉的,他会安慰自己现在失去100元,明天一定会有1000元进帐的,就这样人们慢慢地习惯了、麻痹了。
在这个市场上能常见到的就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人太多,他们都是失败者,这个相同的特征就是:懒惰、浮躁!他们对所有看不懂的事情都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要么破口大骂,要么坚决否定,他们不肯接受任何需要花力气去研究的东西,否定一切能够很好地掩饰自己的懒惰,虚伪能够掩饰自己的浮躁。浮躁和懒惰也让这些人变得经常自欺欺人,亏了说是赚了,小赚一点他们会眉飞色舞地讲上许多年,因此你会很容易就在股市找到一个这样的人——“上一次我曾经买过一只股票,买进以后结果大涨,那种感觉怎么怎么,”你这时候再去看说话人脸上的神色,不亚于一个瘾君子在吸了一口烟以后的那种舒坦,但是他们从来不谈现在和未来,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口难言,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是希望渺茫。
我真不知道是谁给了这些股评家这么大的勇气,在这儿胡言乱语,作为一个小投资人甚至于连投资人都不是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正确的摆放自己的位置?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股市价格运行有自己内在的规律,不管是谁在操纵股价,他都会遵循营利为目标的内在规律,小投资人只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跟随市场价格的走势调整自己的操作行为就可以了,凭什么要对自己一无所知的股市价格运行指手画脚?
真的感觉悲哀到了极点,不认识自己是投资大众在这个市场招致挫折最主要的因素,不关心自己的操作是否接近市场的实际走势,反而对市场价格走势指点江山,可笑可怜,真是应了那句话“可怜人必有可憎之处”。
其实打麻将和炒股票是相同的道理,技巧好坏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就是你首先需要把自己的是事情做好,然后再去攻击别人,不然的话一门心思只想攻击别人,不管自己的状况如何,最终必然失败。
随手翻翻报纸,股评人士的车轱辘话几百年如一日花样都不变一个,我一直怀疑这些评论一年只需要写两个就可以了,一个是下跌之后说的,一个是上涨之后说的,不一样的就是修改一下日期以及当天的实际走势即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了一方文化。资本市场的残酷犹如一个普通的平凡人生活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样,理性的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远比抱怨要实际很多。所以,上海女人过日子精打细算,工作勤勤恳恳非常地负责任都实实在在的造就了上海这个城市文明。上海制造之所以在中国乃至于世界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可能跟上海的这种文化有关——凡事都追求细致从来不忽略一个细节。
专家的言论过于激进的十有八九不做股票,说股票不花钱的,说错说对没有关系,稍微有些犹豫的估计参与股票投资了,这些人的言论才反映出市场真实的状态。
人们可能早已进入了梦乡,没有入睡的我想大概都是股民,一天经历40%的跌幅,财富缩水的速度足以让人崩溃。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大部分人手忙脚乱,根本没有什么应对的策略,对股市的了解仅限于邻居赚钱了或者报纸上说某某人炒股发财了等等,思想上根本就没有想过投资失误怎么办?股票买卖之前都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买卖之后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等等,决策的依据无非两种,听专家或者身边有资历老股民的建议,或者干脆凭自己的感觉买卖,顺境当中不能赚钱,逆境当中更是危机四伏了。最不幸的是大部分投资人不认识自己,总感觉自以为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很有水平的,即便是错了也是市场错了,自己没有任何过错。
把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当作消费,可能是投资人始终不能走出围城最主要的障碍,资本是用来增值的,那么就一定要符合资本的运作规律。资金才是消费的,因此当大家用股票买卖满足了自己的心理情绪体验的需求之后,投入股市的资本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资金支付了自己情绪消费的成本。所以,股市上不存在亏损。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投资的人收获了金钱,消费者收获了需求被满足的体验。
残酷的资本市场可以让人变成魔鬼,也可能让魔鬼变成天使,小投资人失败好像是一种宿命,但是,又有多少人思考过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行为能和市场保持高度一致呢?很多时候,人在关键的时候都选择了尊重自我,蔑视自己之外的所有现实的存在。人的天性如此,和善良、道德、知识程度等等都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因为人不管怎么说都是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但是再高级也难摆脱本能的束缚。
首席操盘师如是说……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