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需求都是时间约束下的需求 --学习《关于时间链的思考》的心得(6)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历史,让物质需求被响应的时间一再缩短,人们不需要等10年用木材,不用等一年杀猪过年,不需要等半年吃上稻米,也不用隔10天半个月去赶集,卖粮食买衣裳。不必托人半年付了钱也买不到彩电。由于生产方式的进化进程影响,人们还只能更多地通过顺应自然规律和调谐下的社会规律去满足自己的物欲,极端情况下只能通过暴力去满足,暴力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产方式。

    我们对物的敏感超过了对任何因素的敏感,也正因为如此,在二战之后,MRP就涌现出来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整个物的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就是在生产企业规模化的追求与市场小批量多品种需求的交织下,从绝对量上看已经远远过剩的生产能力,又常常面临着结构性的不足,企业的经营秩序在不确定性的需求环境中备受煎熬,对于生产能力的关注与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无可复加的地步。APS,甚至BI都是这个管理需求的产物,人们试图采用类似气象预测的数据处理技术来管理企业的能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即便是4个小时能成功运行一次也再所不惜!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切都是时间节拍变化的缘故,人们对需求的期望如KFC柜台前那样急迫。在运营的后台,我们如何通过以秒、分钟为单位进行能力筹划和物料的配置就成为经营秩序的主要矛盾了!

    2008年1月29日17:35,玩ERP很精辟地对时间链计划进行了评价,他说:

计划有三种类型,即:
1、以物料为准计划能力和时间。
2、以能力为准计划物料和时间。
3、以时间为准计划物料和能力。

MRP是第1类计划。
APS是第2类计划,即资源约束性的计划(TOC).
时间链是第3类。
 

    他的概括,确定了我们对时间的经济价值认识,在《时间的矢量特性》中我已经提到,将时间链作为计划的基线不仅符合当前的企业管理要求,更是在更高的面上解释了经济价值兑现的内在规律。

     任何需求都是时间约束下的需求,需求以及需求满足的过程既然不以年计,不以月计,不以天计,那么时间自然就从诸多的制约因素中凸现出来,成为“第一因素”,何况,它本来在哲学面上就是第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