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价上涨致多家报纸提价 媒体面临"洗牌"


   3月10日,南京《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的定价由原先的0.5元/份上调为0.7元/份。现代快报社在3月7日头版刊出的“敬告读者”中表示,涨价是由于新闻纸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引起的。

   位于南京的几家报社都表示,报纸涨价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要考虑各方因素,需要特别的慎重。《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已在南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一位报社负责人说:“同城的其它报纸不涨,我们就无法涨价。轻易涨价会丢失部分市场份额,影响发行量,进而影响广告量。往大里说,事关生死。绝不敢轻举妄动”.《经济观察报》2008年的零售价格由2007年的2元/份上涨至3元/份。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看不到纸价上涨的顶点在哪里,会在哪里停下来。如果国际原材料继续紧张,价格继续上扬,国内造纸厂产能有限,会造成新闻纸供应缺口。记者就此询问了中国造纸协会和中国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他们表示,以前新闻纸“供大于求”的程度会降低,今后会逐步进入平衡生产、稳定供需的市场状态。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抢纸现象。

   据了解,国内新闻纸价格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上涨,目前每吨已冲破5100元,最高已有5400元的价格出现,而在2007年第三季度还是每吨4500~4600元,涨幅超13%。中国报业协会对此分析认为,2007年我国新闻纸用量约为350多万吨,估计2008年会有8%的涨幅,约为380多万吨。在报纸的生产成本中,纸张成本大概占到了60%~70%,新闻纸提价对报社的影响显而易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的晚报、都市类报纸进入了厚报时代。一份都市类报纸动辄50版、60版甚至100版。而不少报纸特别是都市报靠低于成本价格的定价发行,即亏损发行,以获取高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最终靠二次销售即广告投放的模式来获利。

    据悉,报纸的印刷成本是0.17~0.22元/每印张,即一份4开56版报纸的印刷成本最低为1.19元,发行成本约占报纸售价36%~40%,印刷、发行两项成本即达1.5元左右,大部分都市报的售价却常常为0.5元,净亏损通常在1元以上。“新闻纸价格上涨,报社短时期经营压力会增大。”《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说,“原来报纸不惜血本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单一特征将会转变,转为把内容做的更加精确,更加有个性。”相对于上述报社的压力,《南方都市报》对纸价上涨的反应比较平静,该报行政总监王培兴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采访时表示,此次纸价上涨对“南都”影响不大。“利润率会有所下降,但“南都”的广告收入在良性运营的基础上每年仍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利润少一些,但是完全可以承受。”王培兴认为“新闻纸价格的上涨与人力成本等影响交织在一起,可能会出现报社强者越强的局势。”

新闻背景

   据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介绍,此次新闻纸涨价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国内新闻纸原料主要来源于进口废纸和纸浆,国内造纸厂大多使用美废8#作为主要原材料,而全球废报纸的年供应量同比逐年下降,美废8#供需失衡。目前,美废8#价格已超过250美元/吨,而2006年平均价只有140美元/吨。美废8#约占新闻纸直接成本的60%,严重影响国内新闻纸企业的毛利率。 
   我国纸浆需求量的80%以上均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北美部分浆厂停工,国际木浆原料缺乏,浆价上涨。此外,由于节能减排政策的钢性约束。2007年9月,国内整顿、关停小型制浆企业1562家。形成国内外木浆供应紧缺的局面,导致木浆价格继续上扬。2007年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从2006年到2010年累计淘汰落后造纸企业650万吨产能。这些都影响着新闻纸的价格走向。

  “我国去年单一新闻纸产品基本处于全面亏损状态,即使在提价后,造纸企业仍然抵消不了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大多数企业开工不足,有的选择转产。”赵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新闻纸价格会进一步走高。

  人大代表高晓明:2008年纸价可能再涨5%—10% 

    去年以来,纸量吃紧、纸价上涨使得整个出版产业链一片告急,尤其是出版环节,更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出版社称,不是市场缺纸,而是某些纸企有囤积现象。今年,纸价这一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会不会再涨?到底有没有囤积现象?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晓明说,如果煤电油运价格继续上涨,在现有价格基础上,今年纸价再涨5%到10%完全可能。

     高晓明认为,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确定的,但是,价格再上涨也要根据成本确定,企业要保持合理利润,同时也要保证消费者能够接受,所以最终价格应该是一个理性的价格。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过剩经济”,高晓明说,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练好内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多数企业都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但缺乏行业指导。比如,有的企业看到哪个行业能赚钱,就一窝蜂地涌进来,一直做到这个行业举步维艰;或者行业内很多企业认不清供需关系,动辄盲目扩张。高晓明说,这两点在制造业尤其是造纸业比较明显,如果有比较好的行业指导,相信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目前纸价偏高有没有纸厂囤货的疑问,高晓明说,很多大纸企都在我国偏南地区,今年受冰雪灾害影响,很多纸厂的电力、原材料供应不上,确实有产品紧缺的现象,应该没有纸厂大量囤货。据高晓明介绍,因为停电,他所在的铙山纸业集团就停产了一个月。
                                                                                               据 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