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会时期网友的三言两拍


财经网金融报道物价上涨谁之罪 谁受罪 ●物价上涨的综全因素: 1、 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油品及相应的化工产品涨价,一些产业低迷。 2、 国际主要粮食价格不断上升。 3、 国际铁矿石等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相应下游产品不断上涨。 4、 企业用人成本不断提高,加大生产成本。 5、 节能减排增加了生产成本。 6、 紧缩政策,企业融资成本增加。 7、 土地出让金大涨,建筑成本大增,用地成本大增。 8、 税收连年大增,最终都要转为生产成本。 9、 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某些领域的供不应求。 10、 还有其他不好说明的、日趋公开化的人为成本。 ●ZF死要面子,掩耳盗铃,人民跟着受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需要中国特色管理,发改委不进行价格干预,油价涨了不仅仅说明涨的是油价,与原油相关的产品都会受影响,影响面可想而知,国家还是在为百姓着想。如果作者站在为13亿人口考虑的立场上,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想法?

支持价格之于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应属常识,而价格管制无法成功治理通货膨胀,亦为各国经济反复证明的定论。在现实中,价格管制不仅会给经济带来根本性伤害,而且管制本身也很难真正奏效。特别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继续实行控制价格成本过高,各种形式的变相涨价必成为常态。即便政府能够局部、暂时地压制价格上涨,一旦管制解除,由于通胀预期依然存在,物价上涨将变得更为凶猛。

关键不在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更重要的是国民的收入必须同步增长,否则将酿成社会问题。不能仅就经济论经济,此文看问题的片面性就在于此。任何一个领导人如果采纳这样的观点,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我对政治经济学不理解,我知道只要政府站在13亿人民的立场来治理就OK。现在是工资上不去,物价不断上涨。涨工资的事政府恐怕也是捉襟见肘。剩下的不就是压价格了吗!只要自己争的钱能满足消费不就好说了。

支持价格之于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应属常识,而价格管制无法成功治理通货膨胀,亦为各国经济反复证明的定论。在现实中,价格管制不仅会给经济带来根本性伤害,而且管制本身也很难真正奏效。特别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继续实行控制价格成本过高,各种形式的变相涨价必成为常态。即便政府能够局部、暂时地压制价格上涨,一旦管制解除,由于通胀预期依然存在,物价上涨将变得更为凶猛。

关注财经网,关注海外新闻

http://www.dayoukeg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