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前137年),河北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南越国王。南越国自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历五代,共93年。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人中国统一的版图。

图片来自电影:“南越王”——赵佗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经过四年努力,于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
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赵佗到龙川(今龙川县佗城镇)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秦始皇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的居民至南越,加强汉越的民族融合。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番禺)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秦二世时,赵佗受南海尉任嚣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出兵击并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古城)、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自立为南越王,实行“和揖百越”的民族平等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当地经济文化。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下诏赞誉赵佗的政绩,封其为南越王,并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赵佗接受诏封,奉汉称臣。吕后当朝,对南越实行货物禁运,赵佗三次上书,无效,遂于高后五年(前183年)愤然独立,自号“南越武帝”。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文帝下诏修葺赵佗先人墓(在今石家庄市郊区赵陵铺村东南),置守邑,岁时奉祀,并召见赵佗故乡亲属,封官厚赐,还亲书《赐尉佗书》,派陆贾持书赴南越。赵佗遂取消帝号,写了《上文帝书》,表示臣服汉室、治理南越的心迹。赵佗卒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治越近80年,为开发岭南、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它世代受汉文化的浸润,历史上,曾长期受中国朝廷的辖属或保护。
根据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记述,越南民族的历史启始于炎帝神氏(也就是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当时帝明南巡五岭,娶仙女为妻,生子禄续(泾阳王),治南方,泾阳王与洞庭君(洞庭湖龙王)的女儿共结连理,生下一子崇缆(乐龙君)。乐龙君又与仙女岖姬结合而生百子,建立了百越王国,其领域自长江延伸至中南半岛北方,在国运昌隆之时,崇缆与仙
石家庄市赵佗公园图
女岖姬却认为两人不同的出身将妨害婚姻幸福而分离,乐龙君对岖姬说:"我是龙,生活在水里,你是仙,生活在岸上,水火相克,不能长久生活在一起。"于是崇缆带着50个儿子移居东海岸(另50个儿子则随母亲归隐深山),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后来崇缆之子雄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成为越南最早的朝代——鸿庞王朝之始祖。 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远在秦汉时代,此人堪称世界范围内最长寿的帝王——他就是赵佗。
赵佗在岭南可是大有名头,不客气地说,他曾是两广及越南一带的“拓荒者”,同时,也是第一代“南越王”。王,和皇帝当然不一样。皇帝是君主;王,则属于臣下。赵佗属于南越堂堂正正的皇帝,尽管出于礼节,不得不对汉朝象征性地隐藏起自己的帝号——“南越
武帝”。他在位71 年,卒时已是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他的寿命确实超过了一百岁,是名副其实的“长寿翁”。
很难考证赵佗确切的出生年月,只能根据《史记》粗略地估计。但赵佗却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的老家在恒山真定,也就是现在河北正定。赵氏,原非皇亲贵胄,而是武将出身,凭借赫赫战功,一点一点熬上来的。

南越王御用的龙钮黄金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又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一起征杀了四年。公元前214年,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随即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赵佗被委任为南海郡龙川县令,这是个战略位置相当重要的地方。赵佗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居民至南越,一来,促进民族融合;二来,利于休养生息。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他特意把龙川县令赵佗召到床前,千叮咛万嘱咐,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是块称王称霸的风水宝地。如今,中原战乱四起,怨声载道,倘若有一天,大秦垮台了,南海郡还能拥兵自立。咽气之前,南海郡尉向赵佗颁布,让赵佗委任状,指定他接替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立刻集合军队,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掌控了全局。这时,他手下的地盘已经囊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赵佗既掌握枪杆子,又把持地盘儿,还等什么?自立为王吧!秦朝刚一完蛋,他就自称“南越武王”,把国都定在了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南越国是在秦朝南海、桂林、象三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立国之后,赵佗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在郡的设置上,赵佗保留了南海郡和桂林郡,并把象郡拆分为交趾郡和九真郡。交趾、九真二郡包括了今越南中北部地区。
交趾即越南(古称交趾国)。 公元前204年,秦南海尉赵佗在秦末的混乱时期,自立为南越武王,越南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并在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统治。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政权的直接管辖。
刘邦登基,两个政权貌合神离,汉高祖一死,各种摩擦、矛盾彻底公开化。汉朝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一怒之下,打上门来,一口气夺取了几座县城。赵佗从此加冕为“南越武帝”。他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皇帝分庭抗礼。汉文帝即位,对外采安抚政策,主动向南越修复旧好,于是在真定为赵佗父母的坟墓设置守墓人家,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又召来他的堂兄弟,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前往南越当使者,借机责备赵佗自立为皇帝而不派一个使者向汉天子报告。陆贾到了南越,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表示要长久做汉朝的藩属臣子,遵守向汉天子纳贡的职责,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陆贾回京报告此事,汉文帝非常高兴。一直到汉景帝时代,尽管赵佗表面上客客气气,俯首称臣,并且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但是,在南越国,他却始终沿用皇帝的尊号。

广州修建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位世界上最长寿的皇帝,“和辑百越”,治国有方,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给包括越南在内的“南越”带来了繁荣。赵佗打开了一扇民族融合的大门,比如,越南人世代被中国文化浸润;再如,中越血统融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点,连现代越南人都感同身受。越南史学家黎嵩赞对赵佗歌功颂德,代表了绝大多数越南人的看法。他说:“赵武帝乘秦之乱,奄有岭表,都于番禹,与汉高祖各帝一方,有爱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慑乎蚕丛(安阳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教民耕种,国富兵强……真英雄才略之主也。”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公元前111年,终于被汉武帝所灭。这个横亘南疆的政权维系了93年,历经五代而亡……
根据:1. 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 2. 赵佗 3.南越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