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营销与策划》连载 04/方超著


温泉文化的历史
    我国许多地方民众把温泉称之为汤、汤泉、汤地,塘、池,或叫热水,还有的干脆把有温泉的地方命名为“热水汤”,或者叫汤泉、汤池、塘、热水、热水汤或某某汤,塘某某等等。例如:广东的汤塘温泉、南京的汤山温泉;北京的小汤山温泉、福州的汤门、河南汝州的汤池、辽宁鞍山的汤岗子、凌源的热水汤、安徽巢湖的半汤、湖南宁乡的灰汤以及内蒙赤峰的热水汤、河北围场山弯子热水汤、遵化的汤泉,还有赤城的塘子庙和平山县的温塘等等,而这些称谓都是温泉,也可说是医疗热矿泉的别称。
    把温泉称为汤或者热水,把用温泉沐浴治疗疾病称为“坐汤”,在我国民间已有久远的历史。所以,在 《辞海》中把“汤”解释为 “热水”。
在古代人的心中,温泉是天神赐予人类的“神水”、“神泉”、“圣水”,陕西省临潼县骊山温泉,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后,把她的丽马放在山洞中拉水而成的温泉,人们供奉的“汤神”是女娲;在河北省张家口赤城县,人们在温泉出露的山坡上建有“水母宫”供奉的是“水母娘娘”;在河北省城的是承德县的头沟温泉,人们供奉的是“龙遵王佛”,康熙皇帝在于公元1716年,亲自撰写“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中说:“记称丘陵川谷能出云为风雨者皆有神。况是山蕴金沙之气,蒸为醴液,又应候如意,岂非有神灵默相者屿!”可见,古时帝王对温泉也看作是“神”赐予人们的“神水”,那么,老百姓更是把温泉看作是神赐之物。
    对于“汤神”各地有不同的认识:除前面所说的女娲、水母娘娘、龙尊王佛、也有的说是壬夫、丁芊、甚至有的认为是白鹿。河北省平山县的温塘温泉,汉时建有“白鹿寺”,就是纪念白鹿为汉武帝寻到温泉作为祭祀而建的。陕西省蓝田县的东汤峪温泉,唐代初期的一年冬季有一位高僧到了东汤峪,看到这里到处都有积雪,而温泉所在地却没有积雪,于是在这里挖出了温泉,就在温泉两侧盖了“玉女堂”,尊“玉女”为汤神。古人已经认识到洗浴温泉可以祛病,免疫。在辽宁省凌源市热水汤温泉,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流行一种奇怪的疾病,全身刺痒的钻心,用手一挠就起大泡、流黄水,接着就溃烂,然后就瞎了眼。在村子边上住着一位老妈妈,也得了这个病,她的儿子是个石匠,看到妈妈是这种情况,就下定决心,要把妈妈和全村人的怪病治好。不知经过多少时间和多少磨难,小石匠在一位“神仙”老人的指引下、终于在热水汤这个地方用石凿子凿出了72眼温泉,为全村的人治好了怪病和瞎眼。在山东省临沂市温泉,过去这里的人民每逢清明节,都举行为期三天的“汤头大会”来纪念“汤神”,并在清明这天早晨不见太阳时“饮用温泉水”、“沐浴温泉澡”可以“除病消灾”,是时人山人海争饮温泉水和洗浴温泉,这个习俗世代相传。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族自治州,僳僳族群众,在正月初三这一天都要聚集到温泉,举行盛大的洗温泉歌舞会,以强身祛病、消灾避邪。到时不管男女老少,到此唱歌、跳舞、泡温泉。
    对温泉的认识见于史料记载比较早的是陕西省临潼区的丽山温泉即临潼温泉,早在2800多年前周幽王就在丽山修建了温泉池,名之“星辰汤”。传说秦始皇,因他亵渎神女,被唾而面目生疮,经讨饶,神女使用丽山泉水,治好她的病。东汉时期(公元95年)张衡十八岁时,他曾到丽山温泉洗浴,浴后写出了《温泉赋》,其中说到:“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意思是说,洗浴温泉可以治疗疾病,可以洗去污秽的东西,可以祛除烦恼和邪恶的念头,还可以使人们的生命得以保存,延长寿命。
    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编撰的《水经注》中载有温泉31个,按温度的不同从低温到高温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炎热奇毒”。如“炎热特甚”的温泉,可以将鸡、猪等动物的毛去掉;“炎热倍甚”能使人的足部烫烂;“炎热奇毒”泉水可以将稻米煮熟。书中还对各个温泉的特点、矿物质、生物等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如有的温泉有硫磺气,有的有盐气,有的有鱼等。
    《水经注》多次提到温泉可以“治百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煮米,饮之愈百病”,真实的记载了温泉的保健作用。又如“大融山石出温汤,治疗百病” 、“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腾如汤。杜彦回曰,可治百病,水清则病愈,世浊则无验”等,都说明早在当时人们对温泉的医疗价值已有了相当的认识和研究。
    唐代,洗浴温泉可以说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时尚,尤其是当代帝王、权贵、文人雅士、僧侣富豪等人,对于温泉洗浴更是情有独钟。唐太宗李世民不仅修建了丽山温泉的“汤泉宫”,而且,写有《温泉铭》赞扬温泉道:“金浆玉液,可以怡神驻寿,然而举霞雾仰其术则难萃、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息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他的子孙,李治、李隆基也不例外,尤其李隆基,每年冬十月他都到临潼温泉(后改名为华清池)沐浴温泉,他对温泉的认识从他的一首《幸凤泉汤》的诗中可见一斑:“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认为,汤泉是神仙烧热的,是圣泉,在温泉沐浴不但能延年益寿,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仙水。
    唐代帝王在沐浴温泉时,还与旅游、狩猎、歌舞、吟诗、饮宴、赏景等结合起来。而且还带领着大批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乐师舞女等人。武则天时期的天宫侍郎、丞相、诗人苏味道在一首《初春行宫侍宴应制》的诗中写道:“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对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钩天。”明确说出武则天到温泉宫沐浴时饮宴、赐酒把臣子喝醉的情形。
    唐玄宗李隆基在一首《幸凤泉汤》诗的开头写道:“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这就说明,他去凤泉汤是与狩猎、观看当地的风俗、游览汉代的宫殿与凤泉汤沐浴结合在一起了。玄宗还在“华清池”斗鸡、踢球、歌舞霓裳。大历年间进士、侍御史、诗人王建在《霓裳词》十首中写道:“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
说起唐代盛世兴温泉,并把沐浴与养生、娱乐结合,有唐代诗人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和武宗炎会昌六年进士、工部尚书薛太拙写的一首《过骊山》诗为证: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千官起居环佩合,万国会同车马奔。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熏煮温汤源。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摇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过骊山>诗:"……玄宗不是偏行乐,只是当时四海闲。”
    唐代还对温泉的综合利用有所创造。在诗人王建写的一首<宫前春早>中确认:温泉不仅用来沐浴,而且还用来培育瓜果蔬菜,使 其早熟,供人人们享用。诗中是这样说的:"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泉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也就是说,用温泉的热水种植瓜果蔬菜,在农历二月十五左右就已经成熟,这比不用温泉水种植的要早两个多月。
    宋代大儒、理学家朱熹在江西省庐山星子温泉沐浴后赋诗云:“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他认为:只要来到星子温泉的客人,都要在温泉中洗一洗,只要在温泉中一洗,上万件的劫难、烦恼之事,都会驱除干净。
    明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中说:温汤亦名温泉、沸泉,“种类甚多。有硫磺泉,比较常见。”、“主治筋骨孪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等症。”他还写道:“庐山有温泉,方士往往教患疥癣、风痛、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得汗出乃止。”
    清代帝王、后妃们对温泉也极感兴趣,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河温泉(即今辽宁省本溪温泉寺温泉)狩猎时,有一条得了疥疮的御犬,多方医治无效,偶然在入浴于汤池之中,数日后毛革一新,霍然痊复。努尔哈赤大悦,故封此汤曰:“狗儿汤”。”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宁远卫城”(即今之兴城市)时,被红夷大炮打伤,也到清河温泉“坐汤”治疗伤病。当时居住在北方的满族,把在温泉洗浴治疗疾病叫做“坐汤”。他们认为:“坐汤可以治百病”。到康熙年间,皇帝玄烨更是乐此不疲。他除亲奉太皇太后六次到赤城、遵化和小汤山三个温泉“坐汤”治疗风疾外,一生中还到过二十二个温泉洗浴,每到一处就叫洋人,用火熬煮温泉水,看水中含有什么成分,"是硝?是碱?是盐?是硫磺?"为了便于去温泉“坐汤”,他还修建了赤城温泉行宫;小汤山温泉行宫;遵化温泉行宫;承德六沟汤泉行宫,以及去温泉的道路。他在建设承德六沟汤泉行宫时,曾亲自撰写了一个碑记,其中写道:“浴之蠲烦除疴,导和怡性”、“夫君子澡身浴德,如沃盥以去垢。朕于此窃附汤盘之儆,其于天下日新,而所以膏泽吾民,以及蒙古诸部落,使咸寿考康宁者,则不能无望佛之庇佑焉。”可见,康熙大帝,做为一代明君,也认为:温泉是神赐之物,温泉既能洗去泥污,又能除去烦恼,愉悦精神,提高道德修养,还能使人健康长寿。
    以上是目前能够见诸于报端的关于温泉文化的比较统一的认识,那么温泉文化仅限于此吗?
    作为温泉旅游行业而言,我们将温泉文化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皇家私有和风流名仕争相传颂的时期,我们称之为传统温泉文化沉淀期。这一时期的温泉文化从人们对温泉的逐步认识和使用,再逐步发展到人们对这种温泉风情的向往和陶醉,一层层一代代将温泉文化渲染得神秘而又绮丽辉煌。
    第二阶段,属于新文化运动开始以来,西方的思潮逐渐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温泉从皇家私有逐步扩大范围成为达官显贵们奢侈生活的一部分,侧重的不再是温泉风情,而是温泉的神奇沐浴效果,这一时期的温泉文化我们称之为新兴温泉文化融合期。在这个阶段,人们从一开始把沐浴温泉后的种种感觉渲染得神乎其神,到后来慢慢进行理智地科学地系统地研究,以求把温泉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温泉文化由原来的感性描绘走向了理性思索。
    第三阶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以创新的眼光和思路来发展温泉事业,把温泉从神秘专用走向大众共享,特别是自珠海御温泉以来,温泉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行业,旅游的气息给了温泉文化腾飞的翅膀,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现代温泉文化开创期。对这社会的飞速发展,温泉文化已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和科学元素,不仅要泡温泉,还要唱温泉、绘温泉。温泉不再是单纯的地热,而是融入了更多健康、积极、自然、生态等原本属于人类终极追求的文化元素。这个阶段的温泉文化光辉灿烂,雄奇巍峨,多元化的结构丰富了的原本以丰满充实的温泉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