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私人之间信贷限制”的利与弊


  证券时报消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昨日出席“中国金融:变局与对策”论坛时表示,中国拥有过多的国有金融机构,政府习惯性地过度监管,导致了中国金融体系监管成本过高,金融体系发展不足,灵活性太差。为此,樊纲建议,中国应放宽私人之间的信贷限制,发挥私人产权和私人信用的作用。

  说白了就是放宽民间借贷的限制,也就是允许一定程度的“高利贷”。这个利息是多少呢?目前浙江市场公开的标准是月利率3个点左右,但事实上这是上面的“允许范围”。对于小额民间借贷,实际上利率高得惊人。据一位做个人信贷的朋友讲,“由于个人信贷风险很大,一般它们只做超短期借款(一星期到三个月之间,最多不超过半年),按月利或“协议”结算,时间越短利率越高。目前20-50万的借款,月利最高的竟达10%以上,100万-500万左右的短期借贷,普遍也在月利5个点以上。甚至有很多借贷者借款做赌本或者还赌债,那么其背后的含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民间融资确有中小企业为解决资金的临时周转困难,解燃眉之急,暂时渡过难关。但问题是如果高的利息有多少可承受之重呢?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在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压力下宣告破产,“银根紧缩”更是雪上加霜。“个人信贷”的放开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我并不反对樊先生的一些观点,但向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要想做到监管确实不容易,请在这方面做好准备,否则容易适得其反。这样做政府或许可以获得短期“解脱”,但长远看总是脱不了干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