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三国志: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之孔融贬官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说这句话的是曾经让梨给他弟弟吃的知名人士孔融,当时,曹操率兵新破当年的狐朋狗友袁绍,兼并了河内的军队;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在军中,抢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于是孔融便有了这番评论。
曹操听到了,但是没听懂——什么武王、妲己、周公的,叽叽歪歪,又是出自啥典故,懒得听。
大概过了几个月,甄氏过门是曹家的人了,曹操才幡然大悟,并气得要死: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怎么会把祸国殃民的妲己赐给周公呢?
确实太有杀伤力了。骂人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让被骂之人慢慢回味,越回味就越痛,如同高手一出嘴必定把对手震成心头的内伤。
曹操想,孔融这家伙说话太尖酸了,专揭疮疤,让我太伤心。《三国志》里说:魏王阴恨之。
想来曹操也挺厉害,能隐忍,要是小子我的话,第二天肯定是气呼呼地上朝议事,把孔融劈头盖脸地狂骂一顿。
冷静想一下,我不会去,曹操也不会,毕竟朝堂之上不是街头闹市,曹操与泼妇也没有可比性。而且孔融说的这句话毫无破绽,没办法驳了,更何况他的话也过了很长时间了,曹操找茬,孔融可以不承认。
但是,第二天曹操还是问孔融了:啥意思啊?孔融的回答是:“以今之事度之,想当然耳。”
曹操总不能回答说:“孔融竖子,吾家之事,与尔何干,拉出去斩咯!”现在可以这样说,当时就不行,否则就有负士大夫之望了,毕竟那时是“家国天下”,家事就是国事,臣子有义务谏言的。另外,鲁国男子孔融是当时海内名士,孔老圣人的后裔,也曾拥军辽东,为一方诸侯,曹操可不会把“杀贤”的罪名落到自己身上。
曹操没发作,但是孔融老让他很生气,常常也只能“不悦,深恨之”,可以说没有把孔融怎么样。
实际上,孔融在此之前因为老给曹操提意见,引起领导不爽,就想贬他的官了。
曹操有一天召集谋士们说:“啊,现在国家连年战乱啊,粮食不够吃,士兵们饿着肚子在外面打仗,所以我和大汉皇帝研究决定,颁布禁酒令,私人不得酿酒,大家有没有意见?有意见就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民主民主……”曹操的话还没落音,孔融就站了出来,当场驳斥:“天有酒旗,地有酒泉,人有酒德,故尧饮酒三百斛以成其圣,昔夏桀、商纣因色而亡国,今何不禁士民婚姻?”
曹操嘻嘻而笑。国志描述“太祖外虽宽容,但内不能平,忌之”。有人跑过来要弹劾孔融,贬其官,操从之。
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孔融全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