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跌到了2000年顶部高度2245点的所谓技术支持位了。因此市场今天的短线资金看中了这次历史难遇的技术性反弹机会。在2248点开始止跌,出现了一波拉升动力。我想今天市场的话题一定是围绕2245点能否支撑展开了。但我个人理解,谈2245的支撑实际上毫无意义。
首先,中国股市的指数设计就是一个虚假的指标。当年的2245靠的是很小的流通盘价格来杠杆大盘整体指数。当年的顶部成交也只有186亿。在2000年的换手水平看,200亿成交已经是天量水平。而如今260多亿的成交也成为了地量的标准,因为目前的总体市值比以前番了好几倍。且流通盘随着大小非的解禁,已经很难靠流通价格来杠杆指数了。或者说流通盘的杠杆力已经下降。并且大小非的解禁比例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加大。杠杆作用日益降低。
其次,2245点的有人说是牛熊分界。而按趋势理论和波浪来说,一轮上升破1/2位后,实际就已经改变上升趋势,形成下降趋势了,按998起点算,这个位置在3561点,而按100点的股市开盘点来算,这个位置在3012点。因此,熊市定义其实在跌破3012点就已经确立了。因此用2245来定义牛和熊没有任何理论支持。而真正的技术意义也不过是熊市中的技术支撑罢了。
再次,这轮的大调整实际意义在于全流通市场的重新估值过程,而估值的真正作用力来自于,大小非的成本因素;市场股票供应量和资金承接力的因素;整体市场实际回报率的价值吸引力;海外资本的估值体系与大小非的估值体系的博弈;以及大小非等政策转机的作用等。中国资本市场从未经历过全流通市场的洗礼,因此在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路程中,不论是市场整体投资者操作思路;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产业资本对股权的价值定位和操作思路;政策制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失灵的转变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完全用技术理论来看待目前的股市实际已经实效。
最后,中国的股市已经不能独善其身。随着H股的大规模发行已经融入到国际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中;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政策的调整,股市也必然跟随银根政策、产业政策、外汇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大小非规则的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等因素发生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股市也将逐步向海外资本开放,海外资本的理念也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的投资理念。而在这样的一个日趋复杂的整体环境下,单纯地通过股市技术谈股市的方法显然也很难奏效。
因此,2245点破与不破并不会影响股市的长期走势,而真正值得市场关注的还是股市内在和外在因素上。而要改变股市目前的低迷状况,不是跌到了某个点位,或者有多少短线抄底资金所能改变的。是需要管理层以全体投资者的平等利益和资本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根本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投资者站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基础上,抛弃投机思维方式,秉持价值投资的长期理念;产业资本将重点放在主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盈利做大做强企业为目标上,放弃希望通过证券市场圈钱套利的短命行为。这才能让股市走向长期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