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青:枝繁叶茂的长青树


 

2007年,是一道分水岭。
对于同济阳光而言,这一年,公司喜得虎将;这一年,公司捧回沉甸甸的行业第三枚中国驰名商标的奖杯;从这一年,同济阳光一年一个台阶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令同行刮目相看。
对于王长青来说,这一年,他知遇人生事业的伯乐与益友;这一年,是他人生职业生涯实现大跨越的开始;从这一年,他将多年积淀的营销管理才能尽情地施展开来,伴随着同济阳光走向更为美好的明天。
与很多职业经理人成功的背景不同,王长青的身上没有太多耀眼的光环,既不是营销管理专业出身,也不是成熟家电行业跳到太阳能大军的“空降兵”,他的职业生涯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生根发芽。是见证了太阳能行业十多年风雨变化的“本土精英”,也是这个行业最早培养出的“种子选手”。
像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少年时的王长青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本地的一所大学。而且当年所学的专业与其现在的职业,更是风牛马不相及。多年前,作为师范类大学生,他本应该站在三尺讲台,手持教鞭成为人人羡慕尊敬的人民教师,人生多变,他误打误撞闯入了营销行业,并在这个行业里拼搏了十余年。而教学相长,严谨治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教学观点,使他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受益匪浅。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10年法则”。就是所有卓越的专业人士在成为专家,创造出杰出作品之前,都经历过一个漫长而必须的十年沉默期。这条法则用在王长青身上或许再合适不过了。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职业上能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地做到十年,或许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但是,王长青做到了。
对于王长青而言,这十年练就了他,成就了他。在他销售太阳能时期,整个社会对于太阳能基本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大家都不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是何物,市场开拓起来非常艰难。王长青从基层的业务员做起,背着一包宣传资料,满大街地跑,他有时候会聊起以前的事,比如跟着货车出差送货的时候,车上要带着煤气罐,锅碗瓢盆,吃住都在车上等等。我们听了感叹不已,他却一副淡淡的表情:很正常啊,我是做业务,吃苦算什么,再说,那是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他不说了,目光遥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好像又想起很多往事。
应该说,对于王长青这一代的销售人员,他们为普及太阳能知识,推广太阳能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所描述的。在太阳能行业发展的历史上,这些行走在市场前沿的销售人员也是值得行业尊敬与喝彩的。
王长青以自己的吃苦耐劳赢得了公司以及同事们的认可,从普通的销售员到销售经理,再到大区经理,直至销售部长,他每一步都做得扎实稳健。十年来,全国的各个市场他基本都走了一个遍,每次都是公司把最难啃的骨头堆到他面前,让他去做开路先锋,每次王长青也都不负众望,他走到哪里,厂商关系总是处理的格外融洽,市场总是很快理顺起来。而年轻的王长青由此也为自己打出了个人品牌,作为营销“四大天王”中最年轻的青年才俊,在公司里传为佳话。
至今,王长青对于原来的公司仍然心存感恩之心,他常说是皇明把我引到了这个行业,培养了我,锻炼了我,也给了我发展的平台,在那里我得以成长和成熟。
知遇同济阳光,则为他的事业再次腾飞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舞台。浙商的“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走遍万水千山,想遍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成为浙商精神的代表。当年同济阳光总经理管金国,这位身材瘦削的年轻人以自己的执著与勤奋打开了一个个市场,至今他再培训销售人员时,仍然强调销售人员最可贵的还是要做到“勤”字。当年他们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互不相识,都在为太阳能行业的推广奋力拼搏。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对事业的执著以及敢于担当的负责心态,奠定了这两位70后的青年才俊能够相携共同为同济阳光事业打拼的基础。
2007年9月,江西,王长青第一次见到管金国总经理,可谓“一见钟情”,两人一见面就探讨了三个多小时,仍意犹未尽。他发现管总的思路清晰,志向高远,与一般的商人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不同,更有魄力和远见。在同济阳光还没有发力的时候,管金国就已经开始为品牌造势,为企业发展谋兵布局。从江西回嘉兴的路上,管金国问王长青会开车吗,王长青说会,“那你来开吧!”管金国将方向盘交给王长青,不带一点犹豫。王长青接过方向盘,他明白这不是试探,而是信任,他接过的也不仅仅是手中的方向盘,还有同济阳光的市场方向。
接过方向盘的王长青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又开始像拧紧的发条,加速运转起来。
2007年在嘉兴太阳能企业里,还没有聘请职业经理人的先例,很多同行都想认识一下,这位号称“四大天王”之一的王长青,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王长青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
王长青人如其名,永远保持着一份年轻人的冲劲与激情,朋友们称他为“闲不住的人”。也正因为这份闲不住,三年来,他与同济阳光几乎每天都闲不住,在市场上不断地“折腾”着。从2008年年初的营销誓师大会,到建立北方生产基地,再到各地招兵买马扩大团队,再到今年的顺利家电下乡。如今,同济阳光建立起了系统的企业文化和差异化的营销战略,并牢牢占据了“安全太阳能第一品牌”的品牌地位。这一切,王长青都时时冲锋在先。
挥师北上,在山东建立生产基地成为同济阳光在战略上的过人之举,而在品牌林立的太阳能市场,争得一份市场份额,确需要一份胆略与胆识。王长青带领队伍挥师北上,在山东建立分公司,组建起一支精明能干的销售队伍,扩大招商,扩展版图。为了顺利打开市场,王长青三过家门而不入,身先士卒,带领团队走在市场的最前沿。
在成都、新疆的展会上,他与另一名销售人员两人共同组装太阳能,自己布置展位。当时正值汶川大地震期间,同事们都着急地给他打电话,却始终打不通,后来才知道他在行驶的车辆上累得睡着了。而在各大展会上,常常看到他的身影,他像所有的销售人员身穿同济阳光的一身桔红色的工作服,为消费者讲解谈判。直到有一次在武汉太阳能展会,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走到他展位前,他准确到位的接待和讲解,使罗主任连声称赞,后来罗主任知道他就是王长青营销总经理后,不断地点头称赞说,同济阳光发展这么快的原因终于找到了。每当销售人员犹豫不决拿不准客户时,他总是能够给出坚定不移的方向和思路,每每稳操胜券。在2008年的业务员拓展训练中,他都第一个冲上去,他说,如果我不冲在前面,大家都会后退的。
这就是王长青,任何时候都与员工共甘同苦的营销队伍带头人。如今,同济阳光在行业声名鹊起,不止一家企业老板遗憾地说,当初怎么我就没有找到像王长青这样的营销总经理呢?
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他仍然那样平和,和员工说笑谈心,和客户顶着骄阳跑市场,业余看看球赛就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了。凡是有到嘉兴的客户和朋友,只要他有时间,他都会亲自接迎,无论熟识深浅与否,都安排的妥妥当当,让人感觉放心踏实。或许这与他的性格有关,王长青身为长子,从小照顾弟妹,长大了当班长照顾同学,再后来关照员工和朋友,好多时候往往忘了自己。
作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一方面需要老板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他对管理、团队、战略、渠道和经销商等方面的全盘操作,离开哪一点都无法成功的。王长青善于借力,以他的话来,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有人把总经理形容为调酒师,将各种酒按合适的比例调和在一起,便成了风情万种,不同口味的酒。王长青总让人想起技艺高超的调酒师,他总会把各种有利的资源,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发挥出最理想的效果。
其实,有网友问王长青的成功之道。他说,好的人才,想要发展的老板,迅猛发展的市场,三者相加并不等于迅猛发展的企业。企业的因素不是我们能掌握的,但是选择了一个平台,要结合这个平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因地制宜,端正态度,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他在办公室外挂了一块牌子:不是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而是为了成功必须突破去做事。
播下一粒种子,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在言论与行动之间,王长青更乐于用行动说话,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与能力。
如今,面对更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王长青仍如从前,坚定从容。他说,目前同济阳光已经跻身于浙江太阳能企业领军企业之列,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行业前十强,我们早已经好了准备。
每年深秋北方的大雁都成群结队地飞到南方,以度过寒冷的冬季,王长青从北方飞到南方却不是为了过冬,他要真正扎根于此。他说他喜欢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南方,他就像一棵长青树,在湿润的气候里变得更加枝繁叶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