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意识”将促进经济发展


    好久没写博客了,很想写点新鲜东西却一直没有写。最近去了一趟乡下,颇有些感触,有感而发。

有人说中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夜之间暴富。

我赞成这个观点。正因为这个愿望,才有了政府官员一意追求GDP,才有了政策的令行不禁止,才有了不给社会创造价值却增长了个人财富——比如楼市。

中国人大多好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人,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不干活就要饿肚子的危机感;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巩固资本;还喜欢飘然自得,不可一世。没有我哪来的小富。并开始了为更高的享受做投机。大多数选择了楼市、股市的进入,使其资本虚高。泡沫大了,压也破,不压也破。那么经济萧条是必然的产物。

所以说社会因为小农意识有了今天的萧条。一般人认为小农意识是个贬义词,用在这里恰到好处。而其实小农意识是一把双刃剑,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就认为小农意识在这里是褒义词。因为萧条过后,我们还需要靠小农意识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人们的意志。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断的创造。小富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想到创造价值,只是想到要去创造金钱,想到怎么即不费力,又不冒险能增加财产。财产多了,问题也出来了。如今金融大萧条,每个人、每个单位都不好过,逐渐加剧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现在该也不会有人不思危了。

小农意识的根本——“勤劳”体现出来了。开始要想着竞争了,想着努力了,开始靠实际能力来取得财富了,不再摆阔,也不怨天尤人了。只要有活干,钱多少只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就无所谓了。

外贸下滑,国外需求的奢侈品已经逐渐转往内销。而国内很多人最基本的消费品都是日常追求的目标,只是靠市场中自动调节来逐渐满足提高其消费能力。这样一来,就必须从真正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前没有满足的产品要逐渐转向内销,实现自产自销。

小农经济的个体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交换,而是自己消费,将自我需求放在第一位。只要是追求自己的目标,一定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经济发展还需要人们的奉献。华侨历来乐意为建设家乡慷溉捐献,希望通过自己的奉献把家乡建设的有模有样。农民把自己的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不竞争,不攀比,相互调节,帮助管好自己的庄稼。

    经济发展不论如何循环都是小农意识起作用。如今的经济环境更激发了人们内心强烈的骨子里的小农意识:勤劳、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