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造成日本大量企业员工失业。日本企业研究专家通过长达5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在经济衰退期,成为失业者的企业员工,除了经济规模缩小这一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自身技能单一工作适应性差,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找到症结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新一轮经济衰退开始,日本企业就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切实造就“一专多能”员工。此举不仅顶住了因日元升值而引起的大量裁员,也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日本企业高速发展,储备了大量适应性强的人才。以下是日本企业培养“一专多能”员工的具体做法:(1)进行基本训练,让其掌握基础知识。首先对新员工和一年以下的员工,进行所在岗位的技能训练和熟练掌握机器设备、仪器仪表以及各种工装夹具正确使用方法的最基本训练;对刚入社的新社员,集中4周左右的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对已经上岗的1年以下的员工,订出计划,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考试,合格者发给资格证书。(2)进行技能学习。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员工,可以进行技能学习。这时,既可以在一个部门的各个工序学习,也可以跨部门学习。还可以临时编入其他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实施对实际工作的技能训练。每个参加技能训练的员工,凭着专用训练卡,自由进入其他部门学习。(3)接受设备维护、保养指导。成为了技能者的员工,根据设备部门的计划,一年之中,有3~6个月,定期接受设备专业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的对口指导。根据内容和时间安排,学习必要的维护保养技能。(4)实行技能申报制度。掌握着某种特殊技能的员工,可以自己向工会申报。工会根据申报的内容,在社内通信上公开募集学习员工。无论应募的员工多少,哪怕是只有一个希望学习的员工,工会也准时开始训练。每训练一次,讲授的员工都能得到规定的讲授津贴。(5)围绕本职工作,开展各种竞赛。在企业内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首先以车间为单位,进行现场操作竞赛。每半年一次,优胜者发给奖金、奖状,并作为调资、晋升的重要参考。集团和各分厂,每年举行一次技能竞赛。各个车间,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参加者很多都会利用休日和下班之后刻苦学习和操作实践,磨练自己的技能。每年,集团大约选定50个项目,各分厂大约选定20个项目。优胜者由分厂厂长或社长发给奖状和奖金。(6)社内资格认证。由社内自己开发的独特认证方式,实施技能认证。检定科目分成基础和应用两个部分,并根据社内标准,设定二级、一级和特级3个等级。对于特别复杂的工种,还必须首先进行检定考试,并纳入员工的绩效管理。
日本企业打造“一专多能”员工的六大做法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