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策变”与“略不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策变”与“略不变”

――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之点滴感悟

 

 

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真正意义上“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从温家宝总理会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感悟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是2009年中国必须要做的大事。报告的开篇伊始,温家宝总理就将刚刚过去的2008年概括为“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崛起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困难年年有,但这一年遇到的困难却有些“非典型”,其中一些困难甚至是亘古未见的。除了自然灾害之外,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深重的,而对外贸易受到的打击则首当其冲。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实事求地评价了过去一年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将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7.8%作为得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论断的有力支撑。可是,算全年的总帐并不等于看发展趋势。正如温总理所指出的那样,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如果用K线图来加以模拟,200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尽管有所增长,但却留下一根“光脚”大阴线。相对来说,月度统计数据最能够反映出对外贸易的这种急转直下的趋势。

就这个的对外贸易而言,“急转直下”实际上发生在200811月以后。

200810月份以前,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是风声鹤唳,但实体经济受到的打击要远远小于虚拟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尚可以维持增长势头,只不过是增长多少的问题。据海关统计,200810月份,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19.2%15.%。累计来看,2008年前10个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4.4%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21.9%27.6%

200810月份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急转直下”渐成趋势。事实上,2008年末,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大体上可以用“一转一下”加以概括。如果说出口的萎缩还可以用“有所”来描述,而进口贸易的萎缩则只能够用“显著”来描述。据海关统计,200811月和12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9%11.1%,其中,出口同比分别减少2.2%2.8%,进口同比分别减少17.9%21.3%

相比之下,2009年初,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则大体上呈现出“进出两下”的特征,进出口贸易规模均大幅度萎缩。据海关统计,20091月和2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29%24.9%,其中,出口同比分别减少17.5%25.7%,进口同比分别减少43%24.1%

毛主席曾经讲过,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打仗如此,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也同样如此。如果将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假想敌,那么,我们在充分重视并且积极加以应对的同时,决不能被金融危机的气势吓倒。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就是要“策变”而“略不变”。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感悟到,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困扰,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会遇到巨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具体采取应对措施的时候要讲求随机应变,但在对外开放这个大方向上,起码要坚持100年不动摇。

30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这个问题上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即使现在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困扰,在对2008年工作进行回顾时,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依然很看重“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这10个字。事实上,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许多战略部署不仅时出于一时之需,更是着眼于长远考虑,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以及要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向。什么叫“略不变”?很简单,上述大方向永远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长期不变之“略”。

当然,在强调“略不变”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外贸易的“策变”。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应当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应对之策理应要与时俱进。

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如何发展对外贸易这个问题上,对外开放大方向100年不动摇这个道理一定要大讲特讲,但以后99年的问题要留在以后99年时间里慢慢讲,现在最关心的是2009年对外贸易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此,2009年我们在对外贸易发展上的当务之急要做到“策变”与“略不变”之间的相互兼顾,一方面要做到对外开放不动摇,另一方面要做到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症下药。

正如温总理所指出的那样,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只要这个“略不变”,就有理由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抱有信心,这就是要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大前提下,绝不能放松出口。

与此同时,外在环境现在已经大为不同了,2009年的对外贸易发展不能总搞“老一套”了,也要十分注重“策变”。按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2009年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

在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实际上体现在7项策略之上,即《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第五方面中所强调的“外贸七条”。相比之下,有些策略更加侧重于可变之“策”,也有些策略更加侧重于不变之“略”,还有些策略更加侧重于可变之“策”与不变之“略”相结合。

首先,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困扰,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变应变。例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二条指出,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以前,我们虽然也曾提出要强化对出口的金融支持,但从来没有如此大张旗鼓,说明对外贸易对金融支持的需要恰似“久旱逢甘雨”。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七条提出,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不难看出,无论是要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还是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或者是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都不是我们自己一家说了算的事情。因而,在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过程中,都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其次,尽管要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困扰,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思路,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五条强调,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实际上,努力扩大进口涉及到弥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瓶颈”约束以及推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两大问题,而在这两大问题上,我们的态度自始至终并没有改变调子。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六条提及,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强边境口岸建设。实际上,无论有没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困扰,我们都要致力于提高便利化水平。

再次,在未来的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许多工作思路的形成过程犹如“弹钢琴”,既要顾及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需要,又要体现出坚持对外开放大方向的原则。例如,按照“外贸七条”中的第一条所述,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不难看出,“外贸七条”中第一条的内容实际上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方面,在支持出口方面,的确要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和外贸发展基金规模,但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到位;另一方面,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却是我们的一贯努力方向,不能因为忙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将其“忘却”。又如,“外贸七条”中的第三条包含了这样的提法,就是要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咋一看,这些内容似曾相识,但由于是为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些内容的份量要比以前大为加重。现在看来,无论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是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除了是出于限制“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与追求区域发展相对平衡之外,还要更多考虑到“充分就业”之需。此外,“外贸七条”中第四条还有这样的说法,这就是要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实际上,我们一直鼓励发展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相关政策措施现在看起来是简陋了些,因而的确需要“抓紧完善”。

应当指出的是,在不改变对外开放大方向的前提下,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各种对策,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事实上,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以往我们也曾经进行过多次工作思路的调整,“调剂余缺”有之,“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也有之,“减顺差”还有之。不过,这些工作思路归根到底都与特定历史时期联系紧密。现在看来,我们不仅要搞一些“救急”之举,如增加对出口的财税政策支持、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等方面的措施,而且也要在某些方面“常态”之举上加大实施力度,如便利化水平、市场多元化、鼓励参加国际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措施。

总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发展对外贸易的述说之所以“含金量”很高,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在于将应对金融危机之“策变”与“略不变”进行了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