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文化太厚重
很多中国地产业内人士提到了“景观已经是一种潮流”的说法,同时也发现住宅景观已经成为一个市场重要参数,购房者认可景观、购房者需要景观并为其买单,开发商更有由于景观而成功销售的案例。中国的景观设计成熟了吗?中国的景观需求与国际化还有多少差距?美国龙安设计师柯比尔(Bill Koetting)在他的办公室里与楼宇周刊记者展开了对话,龙安公司的高级英文助理蒋彬小姐作为现场同期翻译。
记者:
题外话,从刚接触来看,您是一个有亲和力、有幽默感的白皮肤“帅哥”,从外表看得出你是喜欢使用中国元素而又处处表现西方特点的性情中人,希望我们聊得很投机。
中国人对景观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您是在中国工作的美国设计师,在这一点上中西差异有什么看法?
比尔:
首先,在需求上中西是没有差别的,美国人需要景观,中国人也需要景观,欧洲人还是需要景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点上是统一的。那么为什么各国人都需要景观呢?因为不同的景观可以给人不同的心情,植物、流水、山脉丘陵、雕塑以及阳光作用等住宅周边的素材,可以通过人的感受器官传给人们一些信号,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
但是,中西地理上的区别,造成了很多景观素材的不同,植物种类、阳光照度和气候等方面都可能不同,这样在景观设计时,可使用的技术和思路就略有不同。
中国的文化太厚重,这才是中西住宅景观的区别所在。中国人做景观多以历史为题材,而西方人则完全以自然为题材很少兼顾历史。在这一点上,历史越深厚越容易背包袱,设计上不敢创新、不敢使用新材料和新思想。
记者:
您说的“包袱”,我作为中国人确实没有体会,您能不能举例介绍一下?
比尔:
中国人很讲风水,风水本来就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几千年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在景观和建筑的过程中,中国人从来都遵循着风水的普遍规律行事,不敢轻易逾越。比如说道路不能“冲”着大门,院内不能有哪几种树木什么的,这都是在这里工作的设计师必须面对的,其实也就是一种包袱。
记者:
您说的“包袱”,我看还是要继续背下去,无论设计师怎么开明,民众不接受他的设计,孤芳自赏就没有市场。按您说的,中国人顾虑太多,美国人毫无顾忌,你们敢在客厅前的院子里种松柏,我们不敢,因为这些树种经常被中国人表现“永垂不朽”;你们敢在卧室床体上方装饰一个镜子当天花板,我们不敢。(大家笑)
比尔:
好,离开精神层面,我们说说阳光照射的问题,这应该是物质层面的了。中国人盖房子,一定要“坐北朝南”,雷打不动的原则。这就给景观的设计造成了局限性,只朝一个方向建筑房屋,假设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可以选择,你就失去了其中的7种选择。如果这套住宅最应该刻画的景观不在正南方向,而客厅和主卧室又必须向南开窗,这就造成了景观利用上的不经济。
记者:
其实中国设计师和业主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有这样围山而建一个别墅,它的东侧是美丽的湖景,而南侧只是平原,设计师就把山脊东侧的建筑都搞成了45°,又能朝南采光,又能看到部分湖景。
比尔:
你觉得这是进步,我觉得这正是证明“有包袱”,为什么不能转过来朝湖,用其他形式采光?从这个案例来看,设计师本意是想让业主看湖景,又恐怕关于风水的责备,于是出现了“阳光晒不透、斜眼看景观”的效果,美国人不会这样的。
记者:
您这位美国设计师怎么做?
比尔:
您看一看西方普遍的户型设计,都不见得是方方正正的结构,尤其是美国的设计,讲究大胆创新,就这个案例,面对湖景和平原,当然湖景是最“贵”的,那就要全面享受,从设计上就充分解决东面的景观索取,阳光问题本来在今天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可以通过屋顶高低错落并且设计大面积朝南的采光窗来解决,同时还有很多科技手段可以让建筑无论哪个朝向都享有同样的景观和光照。
记者:
您认为中国设计师同行,距离国际水准还有多少差距?
比尔:
这一点我没权利说。外国设计师看出的问题,对中国人来说也许就不是问题,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这么大的消费群体,他们认可的中国设计师,美国人没道理指手画脚,我不也是来中国“打工”的吗?(大家笑)
但是我理解中国设计师同行的一个最大局限性,就是开发商的认可。经常他们的创作不被开发商接受,并不排除那是很好的艺术品。开发商不认可,对我们来说就是市场不认可,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开发商的鉴赏能力“与时俱进”,做商人同时也做鉴赏家,这样才会给城市增光添彩。
作为设计师,要与工作地的人民共同思考,要接受他们的文化,这是对我自己说的;作为设计师,要善于推翻以前建筑业的固有思想,不断创造新产品,这是对所有同行说的。
记者:
您对中国建筑与景观的相互结合有什么看法?
比尔:
美国的房子,以中低层的为主,花园面积较大;而中国人口众多,不能在建筑上太浪费土地,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很高的建筑,这就是在建筑上典型的不同,美国住宅的景观大多数需要自己打理,这就容易形成个性,同时也出现一个高成本问题。虽然中国城市多是高层、超高层建筑,但是政府在街道、公园和社区周边花了大力气规划环境、种植树木花草,这是中国人的福气。
中国和美国建筑景观上存在同一个使命,就是节能、节水和环保,我希望中国设计师将景观的享受和节能、节水、环保同时写到设计方案中,这才有责任感的。
记者:
最后我们想用一句话结束今天关于景观住宅的访谈,您有什么最经典话说给北京市民吗?
比尔:
就剩一句了?我用三句话。第一,每个人对景观的理解和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选择一套景观住宅的时候,首先你要对房屋和景观的整体产生冲动,要有足够的感性,不可想象一个人看到美景华宅而没有被感染。第二,要考虑你的钱包是否能承受景观园林的维护成本,包括为将来的更加环保而发生科技改造的费用(这一点太美国味了——记者注)。第三,景观是用来安抚灵魂的,千万别惹自己生气。
采访结束后,设计师比尔应记者的要求,拿出了他在美国工作时拍摄的一些图片来说明他的观点,其中有的是他的作品,有些是别人的作品。比尔、翻译蒋小姐和记者共同欣赏了图片并且发表了意见。
图一
比尔点评:景观不仅仅指植物,景观也包括建筑和水景。
记者点评:美国人设计师就是强,游泳池的围墙干啥用啊!半扇墙还露着窟窿,到底是不是不让外人看哪?
图二
比尔点评:利用建筑的高低来表现层次感,完美结合了自然的景色。
记者点评:层次感倒是有了,但水池子不高不低的,万一下大雨,还不冲了下面的车库?
图三
比尔点评:设计者很好地把水景和周边景观融合。
记者点评:赞同!就是很难想象,如果孩子在门口玩球,不是很容易掉到河里?
图四
比尔点评:这张图片表现没有考虑到冬天景观美感的例子。
记者点评:天冷,树叶子都掉了,跟设计师无关。
图五
比尔点评:设计师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在室内的角度也能欣赏室外景观问题。
记者点评:这不新鲜,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知道“借景”了,请翻阅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