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在港发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财政部在外发债,金融机构在港发人民币债,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中央政府将于 928在港发行60亿人民币债的消息一经公布,旋即引起广泛关注。因为意义非同凡响: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意义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重要的一步,显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态度。

国际金融危机让人民币国际化走到台前。200812月份以来,中国先后与6个经济体签署高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20095月,马来西亚央行获得QFII资格;2009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启动;在出口买方信贷中使用人民币的尝试也在积极进行中。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在整个世界经济历史上也属于创造性的尝试。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中国已经成功地使人民币走出国门。然而,要使外国投资者愿意持有、运用人民币,必须使其拥有必要的合法的投资渠道。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开放,对资本流动尚有较严的管制,外国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存在严格的限制。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可在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辟投资渠道。中央政府在港发人民币债体现了这一战略思路,丰富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内容,明确了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桥头堡和排头兵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被世界寄予厚望。中国政府大张旗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领域的重要事件。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存在致命的内在缺陷,特别是美元霸权,而亚洲的美元化是支撑美元霸权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币在亚洲的崛起,有助于区内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形成对美元霸权的制衡,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中国政府现在所做的,就是放松那些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政策约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基本条件。但一国货币国际化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有能力成为国际货币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