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这个称呼,最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存在。当时主要指那些在城镇没有固定单位的社会闲散人员,被一些企事业单位临时雇佣,按日计工付酬。男工一般每天工资是1.57元,技工或重体力每天1.82元,女工一般每天1.32元。
1964年在考高中之前,因为家里生活困难,我也做过几个月的临时工。在陶瓷厂当过力工,做过大缸(当然是给人家打下手),每天挣1.57元。还在轧棉厂当过轧棉工,每天1.57元,还加上2角7分钱的保健费。这在当时的临时工中,工资算是比较高的了。不过,临时工们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在人家正式工人面前,总觉得比人家矮一头。
文革期间,城里的临时工们也成立了造反组织,说临时工政策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强烈要求转为正式职工。虽然这个要求当时并未兑现,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多种经济组织的出现,大部分临时工都变成了城镇“五小”企业职工。虽然是集体所有制,但终归也算有了个单位,子女中学毕业升不上学也有个“接班”的地方了。再后来,城里的企事业单位缺人手,就从农村招临时工了。当然这些单位主要是城建、房产、环卫等一些苦累脏的行业。城里人不愿意干,农村人觉得比土里刨食挣钱多,所以随着城市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城里的农民临时工就越来越多了。
可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国有企业职工基本上都走向了并轨失业。很多拥有过铁饭碗的国企职工,一夜之间就失去了铁饭碗,一下子都变成了没着没落的“打工族”。于是大家又得想方设法地去抢“临时工”这个泥饭碗了。真是无奈啊!这些被淘汰出局的人们,满脸布满了鱼尾纹,一头银发、两鬓斑白,略显变形的身躯,在大街小巷清扫垃圾,在建筑工地打更守卫……他们中有我的同学、朋友、亲属。说是分工不同了,那才是骗人呢,几百元的月薪能干什么啊?很多的临时工都是带着无奈去做工的,但为了生存,为了孩子,还得勇敢地去面对,坚强地挺着啊!
其实,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我们哪个人又不是临时工呢?国家干部取消了终身制,企事业员工都是聘任制,就是国家领导人的任期也是有限的。所以,细细想来,在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临时工。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不注意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时刻都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临时工队伍越来越大了,地位也越来越高了,已经与几十年前的临时工性质完全不同了。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个称呼,要名副其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
临时工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