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外地开会,大家说起“康必得”,我非常自豪地说:“那是我们邢台的品牌。”许多人表示惊异。我没有怪罪人家的无知,因为我们本地的企业在宣传中捎带着宣传邢台的并不多。这当然也不是企业的过错,说实在的,他们并不必有这样的义务。闲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位老板说“邢台”与“刑台”谐音,不太吉利。我当这是半真半假的戏谈。还有更甚者。我早就听说过这样的趣谈:说从山东往邢台走,一进河北就 “临西”(离“驾鹤西游”近了);再走就“威县(危险)”,然后就是“南和(方言是“难活”)”,再前进,上了“刑台”了。不是我们太爱联想,是因为现在这社会,人们从几个数字的谐音就能听出个吉凶祸福来。
在当今这个品牌时代,人们尤其企业都知道一个产品有个好名字的重要,企业为新产品、新品牌起名字可谓绞尽脑汁,社会上专门起名字的公司应运而生,快要成一个行业了。起名字的学问越来越深奥,远不止避免犯忌这一条了,但这却是最为基本的一个原则,有些出口产品因商标翻译失误就曾吃大亏,好多就失误在犯忌上。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形势下,一个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个企业集团。薄熙来在大连的时候,甚至提出把城市当资产来运作的概念。现在已有许多城市提出城市形象建设,用塑造企业形象的方法来塑造城市形象。有的还套用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城市CI,一霎时“城市CI”也成为CI 理论的一个分支。城市形象塑造一方面改善投资形象,便于引资;另一方面又为当地企业的产品推广形成促进。海信、海尔、澳柯玛塑造起青岛良好形象,人们感觉她就是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可想而知,假如又有一家科技企业在青岛开张,在宣传上要省多少费用啊!反过来,要在一个土里土气的城市注册,甚至会有人说:“那地方也能生产出好东西?”城市象企业一样要讲知名度,更要讲美誉度,更直接地说,城市也要实行品牌战略。我们从名字说起,但倚赖所谓好的或“吉利”的名字就能树立好的形象的看法,未免过于片面。迎合公众求美、求福的心理算不上迷信,但单从名字上找原因,大概就跌入了宿命的泥沼。邢台,我们自己说起来,的确有些可以自豪的东西,但好多仅仅是我们自己知道或我们自己也不太知道。外人不知道不能怪人家孤陋寡闻,人家瞎猜测胡联想也不能该人家无聊。关键是塑造邢台什么样的形象、发扬邢台什么样的优势,怎么宣传推广出去,恐怕大值研究。
邢台市近几年在城市形象建设方面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邢台的华龙、蓝鸟、恒利等企业也颇为邢台增光不少,这些都将成为邢台这个城市的无形资产……行文至此,恰好收到北京的一封来信,信封上竟赫然写着“河北省刑台市……”!我除了说对方马虎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邢台”还是“刑台”?
评论
6 views
QQ:53901439
EMAIL:[email protected]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