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任干部“立体公示”要“立”得起来


拟任干部“立体公示”要“立”得起来

  

  宁夏青铜峡市第五号干部任前公示不久前刚截止,这次干部选任过程中,市领导、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没有收到“告状信”和干部群众的不同意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卓欣慰地说:“全市干部群众能够从任前公示中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拟提拔6名干部的思想政治、本职工作、廉洁自律、家庭生活,乃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大家都说,还是‘立体公示’好!”(2010年10月1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干部任前公示,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采纳和使用的已经比较频繁。但是,一些地方的干部任前公示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要么是公示内容太简单,要么公示时间太仓促,要么公示范围太狭窄,等等的问题,总给人一种“忽悠人”和“走过场”的感觉。而宁夏青铜峡采取的所谓“立体公示”,即全面公示拟任干部的思想政治、本职工作、廉洁自律、家庭生活,乃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情况,着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值得鼓掌和喝彩。但是,我们在叫好的同时,更要关注如何让其“立”得起来。

  第一,要突出求“真”。公示,公示,关键是要“示”,也就是要公开地“晒”出来。而既然是公开的,就必须是真的内容、真的信息。“立体公示”的诸多方面,必须是经过组织上以及其个人和相关群众认可的,不能弄虚作假、故意隐瞒,将虚假的信息公布出去,糊弄群众、忽悠百姓。尤其是涉及到住房、计生等一些敏感问题,更要真实可靠。要让群众一看就懂、一看就明、一看就心服口服。只有真的东西,才能说服人。否则,即便公示的内容再多,但仍然是千人一面,老百姓也不会感兴趣,相反还会认为是在“瞎折腾”。

  第二,要注重求“实”。这是所说的“实”,一是指的公示的内容要“实在”,要如实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要是拟任干部的真实画像和真实描述。个人住房等要“写”清楚,票决情况要“晒”出来。青铜峡市的“立体公示”与此前干部任前公示的最大不同,是将民主推荐情况、组织部门谈话推荐情况、市委常委会票决情况全部如实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干部群众能够从任前公示中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拟任干部的基本情况,从而作出评判,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指的公示的做法要“实打实”,要长期坚持,打持久战、唱四季歌,不能今天“立体”了,明确又“平面”了;今天公示了,明天又暗箱了,忽冷忽热、一曝十寒、故弄玄虚。

  第三,要强调求“全”。“立体公示”,是指青铜峡市委今年6月出台的一项涉及16个环节、49项操作规程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干部考察员选聘管理办法》、《差额选任领导干部工作暂行办法》等项规定。相关内容要全面、全部的公示出来,不能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回避一些敏感的内容,借口“不便公开”、“不能公开”。同时,要多措并举,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定期公布空缺干部岗位及应聘条件,通过电视台和青铜峡党建网向社会公示拟提拔对象个人资料,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开设举报箱,对群众推荐采取收回推荐表后如实公布推荐票数等措施,市委和全市干部群众对拟提拔干部的了解更加全面、立体。另外,要调动和吸引全体干部群众参与监督,而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少部分之中,鬼鬼祟祟、神神秘秘。

  第四,要坚持求“用”。干部考察也罢,干部任前公示也成,关键是要坚持结果的运用、结论的使用。对于考察或公示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如实反映上来,该实行一票否决的坚决执行。确实优秀的相关结论和数据,也要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坚决杜绝材料一大堆、程序一大圈,但是仍然是空摆、空转,最终还是跳不出“一人说了算”和“少数人说了算”的魔咒或怪圈。公示不是一种简单的过程和形式,而必须作为干部选任工作的一个实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的重要手段和标尺。

  其实,干部任前公示,各地的尝试和创新方法很多。但是,要想让其“叫好”更“叫座”,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要保证其能够正常、正确、正面地得到应用外,还要在干部初始提名权以及群众监督等的选择和使用上动脑筋、下功夫。只有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真实、有效等原则,才能真正让群众感觉到干部选任工作中的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并有效地从制度、机制上解决干部带病提拔等问题,遏制选人用人上的各种腐败行为和现象。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宁夏青铜峡:拟任干部“立体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