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价格暴涨,各方博弈呈白热化


土地价格暴涨,各方博弈呈白热化

近期,《第一财经日报》公布了2010年01月01日至2010年11月22日土地出让金城市排行榜,在榜单的前10位城市中,除了杭州和重庆为负增长以外,其他城市均是大幅度上涨,其中上海、北京均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为1369.94亿元和100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06%和57.20%;涨幅实现翻番的大连、南京,分别取得土地出让金893.08亿元和464.23亿元、增长297.66%和128.66%。

与土地出让金高速上涨相对应的,则是土地价格的暴涨。

同期数据显示,上海市土地成交均价上涨了64%;北京市住宅用地每平方米均价8559元,同比增长56%;商业办公用地均价9874元,同比增长100%;大连的土地价格更是一路飙升,住宅用地每平方米均价已达5698.41元,暴增237%;商业用地均价21105.17元,暴增314%。

土地出让价格暴涨,可能源于连续几年的货币宽松政策和房价持续上涨所带来的诱惑,但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未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的博弈,必将变得更加白热化。

在中央政府一方,已经明确将调控房价由原先的民生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问题的高度,打压房价的决心已经相当坚决,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不断出台的各项调控措施,特别是增加了对调控不力的地方政府将实行问责,凸显了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中的责任。

在中央看来,房价能否平稳,反映出的是中央的威信问题。因此,中央不断加大调控力度,尤其是借CPI高企,所采取或将要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将使开发商的资金链更趋紧张。本月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冻结资金7000多亿元,而且还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另外,居民存款负利率,也将成为加息的重要理由,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将大大提高。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给明年的经济定调。笔者以为,紧缩将成为2011年货币政策主基调,开发商对资金的需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而在地方政府一方,一方面因为中央不断蚕食地方税收,导致地方财政增速不及中央,税收占地方可利用财力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大量的可支配财力作支撑,而高地价不但让地方政府收取了大量的土地出让金,还同时抬高了税基,可谓两头受益。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要落实中央的调控措施,一方面又害怕楼市低迷,处于两难境界。

在开发商一方,由于这几年的“好日子”,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手中“不差钱”,并且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并未意识到高价拿地的风险。即使近期“二次调控”,他们还是不愿意轻易降价。

但高价拿地不但消耗了开发商手中的资金,还因为未来必须相应提高售价,必然会影响未来的销售,进而影响资金流转。

而处于弱势地位的老百姓一方,土地价格的暴涨,必然会推动房价的上涨。这和此前的很多调控政策一样,其实让老百姓很受伤,如近期“二次调控“,不但没有把房价降下来,还让真正需要房子的老百姓要付更多的首付,要承担更多的按揭利息。

在这四方博弈中,最大的赢家,明显看出是地方政府;而最大的输家,则是处于弱势一方的普通老百姓。


我的相关文章:
 

中央密集调控,房价必须低头   
北京预售款新规,或致房价短期下跌   
“限购令”直指炒房客,短期效应不可小视
 
 
 
 
“二次调控”,令刚性需求很受伤   
“沪深新房产税获批”,仍只是个传说
 
 

楼市回暖,动力不足 
 
 
开征新房产税,并不能降低房价  
上海单独扩征房产税,绝无可能! 
闲话物业税、特别房产消费税、房产税 
空置房可供2亿人居住,是用屁股算出来的
主流声音,将让“金九银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