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上网为政府歌功颂德
----可我身边总是不平事,我想象不出歌功颂德的画面;所以写不出这种文章。
文/汪华斌
今天碰到一位十堰来的朋友,他给我谈了陈永刚在网络上发文批评政府;结果快速地遭到了拘留处罚。后又遇到十堰市公安局撤销对他的拘留决定,并向他赔礼道歉和进行国家赔偿;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样一来陈永刚受感动了,公开表态称以后不会再通过网络批评政府了。这位朋友说看我的博文,总感觉怨气很重;说我为什么不能换一个心态,不再在网络上释放郁闷;而只发表一些对政府歌功颂德的文章呢。
是啊!正如我们社会有些写阴暗面的记者,最后还不是写起了歌功颂德的文章吗;毕竟权力与利益是相通的,只要对权力献媚,权力也就会为你释放利益了。这个道理是人人都懂,可既得利益者与利益缺损者永远是两种心态。既得利益者因为得到好处,所以会按照惯例加倍渴望利益;因而什么吹牛拍马和歌功颂德只是手段,因为通过它获得的是利益。这也是我们社会为什么当部下的总是那么下贱,甚至连不要人格的事都能够做出来。还是因为利益太大的原因,所以才吸引大家去追名逐利。
在这里我想起来了我们当初的下岗情景,全部是一些高昂着头的人走了;而那些对领导点头哈腰的全部留下了。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单位的人,能够泾渭分明的成为两个群体呢;原来是这些高昂着头的人本身就是单位的利益缺损者,长期利益不公使他们不愿意低下自己高贵的头。而那些对领导点头哈腰的人本来就是单位的既得利益者,长期的既得利益使他们感受到对领导点头哈腰的好处。如果是一个长期对领导高昂着头的人突然对领导点头哈腰了,是不是大家都会吃惊;而且领导还不会买账。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群体分类,既得利益者与利益缺损者本身就是两个阵营的人。
看如今我们社会歌功颂德与释放郁闷的本来就是不同的两群人,他们虽然也有些转换;但基本层面不变,所以网络上施放郁闷的人永远是那些在现实社会被剥夺利益的人。而任何时候都是歌功颂德的人,绝对是我们社会永远的既得利益者。这次陈永刚虽然表态不再在网络上批评政府,难道他就能跻身于既得利益阶层吗。我想这恐怕有点难,充其量只是近期因打击和利益的原因;而不可能成为既得利益者的真情抒发。
作为我来说,虽然我大学同学当高官的很多;但我毕竟不是与他们经常往来,我往来的群体还是以下岗人员和城市低层人员为主。正因为如此,我接受到的不是歌功颂德的事例;全部是郁闷的典型。在这些典型的引导下,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歌功颂德的画面;自然也就幻想不出歌功颂德的文章了。然而我的文章全部来源于身边的具体事例,所以我的文章更多的是触景生情的二次郁闷;也就是说,有时明明是人家的不公;结果引发出我自己不公的心酸。在这样郁闷的心情下,我只能写出灰色的见解文章。这些文章只能是那些利益缺损者的郁闷释放,但却是既得利益者认为是偏见的文章。
此外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讲,也有很多事实使我不得不发表意见;如这次房价的疯涨问题,迫使我不得不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今年的两会上对房价是那么义愤填膺,最后竟然用了遏制房价的政策术语。这的确鼓舞人心,很多老百姓都在观望等待买房;谁知等来的却是房价的疯涨。本来按照我们的管理原则看,这次应该有替罪羊;谁知却是经济形式大好的政府评价。这时的我自然产生郁闷了,你政府目标没有实现却产生了另外的作用;这是不是难以叫人歌功颂德呢。
再一个就是社会实践也使我郁闷,因为我是赚美元换人民币在国内生活;而贪官们是赚人民币换美元到国外生活,结果生活质量大相径庭。国内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使我的美元收入一下子缩水不少;再加上假冒伪劣商品,使自己更加郁闷。反过来国外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下跌,使人民币一下子增值不少;再加上放心商品的现实,这能有郁闷吗。
即使我们的网络也是如此,并没有达到郁闷释放的目的;反而增添郁闷。如现在到处是对网络意见重视的报道,有的还有了责任制。可当我真的通过网络投诉时,竟然没有一处是有回音的;这难道就是我们报道的对网络意见的重视吗。就连我在老家因危房改造与村干部发生矛盾时,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上级领导认为村干部是违法的;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法制社会吗。正因为如此,我是不是需要一个释放的平台;所以我的文章自然披露的全部是现实社会抒发,因而也是对政府不力的抨击。我不是天使,我只是现实社会的传声筒。如果我身边都是莺歌燕舞,到时我想不歌功颂德都难。
朋友们:我去旅游去了,一周后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