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岁上班,羞辱的是当今社会
华北油田(简称“华油”)任丘矿区集资建房人员排序近日公示,名单显示多名职工孩童时期就参加工作了。记者从“华北油田任丘矿区申请集资建房人员排序公示”上看到,排名第239号的李××,出生日期是1975年8月29日,参加工作时间是1976年1月1日(8月20日《长江商报》)。
这份由逐级审核出来、涉及7251户住户利益的公示名单里,类似李××的离奇数字并非个别情况,“童子军”一抓一大把。
看了这个报道,感觉这位作者还真的笔下留情,这李××哪里有一岁?分明是“零岁”嘛。可这些本应在襁褓中吃奶的“零岁幼童”能够实现就业,并且在“高房价”困扰中国的情况下,还能享受到集资建房的福利,这真是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了。
造成这一荒唐局面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提倡干部年轻化,在提拔干部时设置年龄杠杠,迫使干部设法将年龄尽量改小,最为典型的要数年初成为社会热议的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了,她两次修改年龄,将自己的年龄弄小了9岁,正好符合提拔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的年龄限制,结果成功“当选”。
另一方面是工资、分房等福利凭工龄,提拔凭“官龄”,又诱导大家将工龄尽量改大、“官龄”尽量改长。如王亚丽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某军医院药剂师的虚假身份,地方上就不便认定她为“干部”(如今叫“公务员”),也就没有提拔她当领导干部的基础。因为部队的药剂师,都是有军官身份的,回地方一般叫“转业”,享有公务员身份,这和战士退伍、部分军官不计身份的“复员”,在未来身份认定、安置上均有很大的差别。
这“一大一小”,就让参加工作日期和出生日期之间的距离越变越小,以至于出现“零岁上班”的荒唐事。
除了大幅度将年龄“改小”之外,还有将年龄大幅度“改大”的案例。湖北宜昌商业银行原副行长李晓彤,为了有资格参与宜昌市“优秀高等人才”的应聘,就假冒一个“北京大学博士”的头衔,为了不因年龄太小而引起别人怀疑,就将原本24岁的年龄改为33岁。
无论是将年龄改小还是改大,也无论是将工龄改长,无一例外都是发生在涉“公”的单位,不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是国有企业,绝对不会发生在私营企业里面。
而诸多年龄、工龄、官龄造假之所以成功,肯定有一个腐败链。
王亚丽12岁担任“解放军某著名医院药剂师”,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而把一个34岁的成熟女性看作24岁的清纯少女,和把一名24岁的毛头小伙子,看成33岁的壮年男人,负责考察的哪些人难道是瞎了眼不成?华北油田“零岁上班”就更加赤裸裸了,反映出利益集团已经肆无忌惮,已经腐败到无视社会监督的程度了。
华北油田“零岁上班”敢于公示,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单位年龄、工龄造假现象已经十分严重,组织人事部门只能“破罐子破摔”。
“零岁上班”者敢于公开和同事争夺社会资源,说明这个单位“造假”已成常态,诚信荡然无存,黑白完全颠倒。
“零岁上班”,挑战的是社会公义,羞辱的则是当今社会。
正在参加中国十大博客评比,最多可为我投上10票,请点击:投票谢谢!
我的相关文章:
“王亚丽案”暴露出十大管理漏洞
宜昌“王亚丽”,一纸“假文凭”走天下
就近期人事调整,我向中组部拍一砖
新闻链接:
华北油田员工“一岁上班” 有关方面仍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