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复旦教授为何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


  近日,八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国学“天才”,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从制度上讲,陕西省招办不存在问题。如果这次为孙见坤开了这个口子,那么,“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来年将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数不达录取线,却可以通过校方和教授的坚持,进入名牌大学。

  看样子,八名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关键在于担忧教育资源分配腐败问题。我们可以想象,要是学校是民办民营的,校方肯定会注重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与长远声誉,有激励引进优秀的教授与学生。这好比一个牧场如果我个人所有,我的放牧行为会小心谨慎,一般不会过度放牧,破坏牧场环境与植被,导致牧场沙化。

  但如果牧场是公共资源呢?多放一只羊羔,好处归属我个人,代价却由众人分担,于是,我的最优策略便是多放牧。与我一样,你与他的最优策略也是多放牧。多人如此行为,于是乎植被破坏,牧场沙化,“公地悲剧”频频上演。同样,目前的学校,绝大部份仍是公共资源,在这块“公共牧场”上,你要“破例”,他要“破例”,我也要“破例”,好处归属你我他,诸如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形象与声誉降低等代价却由大众承担。君不见,年近来,“高考加分事件”,官员公费读博,论文剽窃造假,教学乱收费等等现象,就是公有制学校“公共牧场”上频频上演的“公地悲剧”。

  既然教育是公共资源,那么,理应制订完善的管理规则,做到严格按章办事,这是防止“公地悲剧”的不二选择。约它年,教育民营,破例与否的选择权利才能让渡给校方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