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公交车专用道还不够


  仅有公交车专用道还不够

  本报主笔 刘长杰

  

  9月1日,沈阳正式启用公交车专用道。尽管从8月18日就开始预热,但直到昨天,沈阳“文明出行,公交优先”专项整治行动才算真正开始。

  本报记者的观察表明,实行公交路权专用,通过开辟公交车专用车道、改善路口交通通行环境、合理调整交通信号设置、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等措施,公交车的运行速度明显加快。与过去相比,全程运行的时间大约能够节省10%~20%左右。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与沈阳一样,国内有很多城市都在实行“公交车专用道”措施,用以保障“公交优先”的政策落到实处。比如南京、无锡、常州、石家庄、济南、西安、福州等;特别是深圳、北京,这两个城市对其它机动车占用“公交车专用道”的驾驶行为,处罚更重。与沈阳同样,所有的城市在力推“公交优先”的政策时,依据都是同样的:其一,公交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出行保障,是民生的重要体现;其二,公交的运力几十倍、上百倍于自驾车;其三,公共交通大发展,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有效办法。

  那么,在加大公交运力、保障居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选择上,除了设置公交车专用道这样的治标之策外,是否还有其他治本之策呢?

  首先,沈阳要多修路,修好路,少翻修。多修路、修好路,自不待言,这是解决“居民日益迅猛增长的道路出行需要同落后的城市道路供给总量之间的矛盾”的根本办法,别无他途;而少翻修,则是希望修好的道路少折腾,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做到建好的道路少翻修,以此保证城市道路基本供求关系的平衡。事实上,年年翻修,其结果直接导致道路通行不畅;如果不能保证一个好的道路质量,那么即便修再多、再宽的路,又当如何?

  其次,在修好路的基础上,增加公交车的投放数量和运营时间。在当下“公交优先”政策的指导下,现有公交车做到“快跑”不成问题,但“多拉”显然办不到。那么如何大幅提升公交车的整体运能呢?我们认为,第一是适当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做到多拉快跑;第二则是适当增加公交车的运营时间,这样做既能提升公交运力,又能增加城市人群的出行几率,从而间接促动消费经济的大发展。

  第三,重视道路畅通的整体性,而非厚此薄彼。所谓道路畅通的整体性,既包括公交车专用道,也包括其它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边停车场等。这些年,沈阳的道路建设,重心放在了机动车道路上,而对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路边停车场的建设,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我们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在规划、设计、建设上述工程时,要有“大交通”的城市管理格局,充分考虑到各种交通人流所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让采取各种方式出行的城里人,都基本满意。

  第四,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沈城的“智慧交通”,在严格管理公交车专用道的同时,也对整个道路的管理同样加强,如此才能缓解因公交车专用道的存在而给城市交通带来的间接压力。此次为确保公交专用道路权专用,沈阳在规划街路内增设100个电子警察,在公交车辆上安装移动式电子监控设施200套,对侵占公交车道的社会车辆进行监控抓拍等,都是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交通难题的好做法,值得提倡。

  第五,公共交通的管理者当深入调查,严格管理,依法行政。交通部门的主管领导和政策调研员理当经常乘坐公交车,这样才能牢固树立“在交通体系建设中优先发展公交,在投资发展交通事业时优先投资发展公交,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让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那种坐在轿车里想出路,坐在办公室里找思路的公共交通管理方式,与隔靴搔痒、管中窥豹何异?

  管理城市交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此为发表于20100902时代商报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sdsb/20100902/index.htm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