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连载10)


                                   
                       第七节       困扰中的韩国经济
 
       1992年韩国的GNP增长率仅为4.7%,这是自1981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最低的年份。1991年出口增长率为10.6%,进口增长率为l 6.9%,贸易赤字为98亿美元,而1992年的出口增长率锐降到6.8 0A,进口额与1991年大体持平,贸易赤字为49亿美元。l988年消费者物价增长率为7.1%,l989年为5.7 %,1990年升到8.6%,l991年高达9.7%。为此,1993年3月日本八千代国际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笠井信幸称韩国的经济形态为“龙头蛇尾”式经济。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韩国政府预计l993年经济增长率将介于6—7%,韩国银行预测将仅为5.8 0A。但是,l993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3.9%。自199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跌入2.7 0A的低谷以来,l993年第一季度为3.3%,第二季度为4.5"A,但回升乏力。其原因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投资下降及劳资纠纷等。
       19901993年韩国经济萧条的原因,确切地说是由于卢泰愚执政期间重大经济决策失误造成的,现将其决策失误分述如下:
        ①“6.29民主化宣言”的目的本是推进“政治民主化",但在其实施过程中由于失控而延伸到经济生产领域,造成劳资纠纷频仍、激化,工资急剧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上扬、价格竞争力锐减等严重后遗症。
        ②为摆脱出I:1萧条的经济困境不是依靠制造业的增长,而是通过实施建造200万套住宅计划来刺激内需,使建筑业出现超常增长,造成建筑用物资短缺,价格急剧上扬,甚至从中国进口水泥,同时地价、不动产价格急剧上涨,不动产投机盛行,引起通货膨胀。有鉴于此,韩国的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指责韩国的经济现状呈泡沫经济形态,或者称之为产业空心化。
        ③地下经济失控。l992年韩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已达到38-79兆韩元,占1 992年GNP的19—40%。据韩国经济企划院的国民经济制度研究院发表的数据称,地下经济规模通常均超过其GNP的10%,这实属60一70年代商人资本投资倾向旧病复萌。地下经济规模失控,破坏了国家的道德基础,助长不劳而获和不动产投机泛滥,地价、不动产价格飞涨,高利贷横生,犯罪率增加等不良社会风气。
        ④税制不公平、收入差距悬殊。尤其是1986年以后经济繁荣期出现土地、地价暴涨,地下经济盛行,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其源盖出于税制不公平和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悬殊必然造成人民勤劳意识衰退、企业家意识淡化,助长了产业资本投资向商人资本投资蜕变、不动产投机、高利贷、享乐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而蚕食了韩国经济实力的基础。近年来象征贫富差距的典型社会现象之一是出现了“橙族",它也是工资急剧上升的副产物,韩国和日本将其称之为奢侈病或者富贵病。
        ⑤韩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每况愈下。以1991年为例,制造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7.6%,高于1988、1989年。但是,制造业销售额经常收益率却降到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为1.8%,相当于1 988、1989年的l/2水准。这是由于企业外部借款增加、金融利率高,销售额中的金融费用高于经常收益的3倍,达到5。7%。与此相对照的是,l 990年日本销售额经常收益率为4.3%,台湾为4.5%,显示出收益结构的脆弱性。特别是1 991年中小企业销售额经常收益率叉比l990年下降了l.1%,仅为l.5%。1991年中小企业自有资本率仅为24.4%.而台湾省1990年企业自有资本率为54.5%,日本为30.6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外部借款增加投资,引起库存资产的增加,造成拒付企业不断增加。
       就劳动市场而言,韩工人厌恶从业于3D(Dirty Difficult,Dandgerous)工作,亦即脏、难、危险等行业,从而加剧了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1991年工人人均附加价值增长率为1 6.9%、低于工人人均劳务费用增长率(20.7%),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台湾省9.4%、新加坡的3.9%、日本的4.2%。但是,决定价格竞争力的诸因素中,除劳动生产率因素之外,其它如工资、利率、物价、汇率等因素却处于劣势。
       ⑥限制财团和防止经济力过度集中不力。70年代,韩国政府积极对本国的产业和财团加以保护,以实现韩国工业化。但是,80年代之后,政府与财团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自1991年起,财团的经济实力增强,对政府的经济政策采取傲慢和不予置理的态度。例如l991年现代财团在税金、不动产的问题上经常与政府发生龃龉。由于经济力过度集中和高度垄断,致使财团有机可乘,进行价格欺骗和制造某些商品的人为短缺和垄断,有碍实施合理的竞争政策。
    为缓解韩国经济的不景气,政府将采取下述措施:
       ①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目前韩国经济增长速度业已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率、国内储蓄率、劳动力等的潜在能力。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必然加重其国际收支赤字和通货膨胀。因此,为解决经济萧条问题,今后二、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降到7%左右,摆脱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抑制总需求和工资增长率以求稳定物价。
       ②纠正不公平的税制。通过对过去免税、逃税人进行征税,而对缴纳税金的入采取减税的办法实行征税公平化,加强 继承税和资产税的管理,以减少收入差距,采用金融实名制度 (本名制)。
       ③治理地下经济。金泳三总统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重点之 一就是“要向多劳多得引导经济,实行金融公开制,企业要公 开化,尽量减少不劳而获现象,要根除不动产投机,稳定不动 产价格,增加住房供应,根据不劳而获收入的程度而增加税 收,改善分配结构,提倡市民伦理道德”,以抑制地下经济。
        ④调整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鉴于日本业已从“重厚长大"型产业结构完成了向“短小轻薄”型产业结构的转变,韩国目前迫切需要完成这种转变。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 研究开发投资和设备投资,发展高技术产业。
        ⑤与大型财团相比,中小企业具有更为灵活的适应能力。为提高韩国的经济实力,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小企业肩负为大型组装加工出口企业提供零部件的重要任务,以前由于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使许多大型组装加工企业不得不依靠从日本进口核心零部件,造成对日贸易的巨额逆差。今后,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将寄厚望于中小企业,政府要    积极地对中小企业施以长期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以解决其资金不足等问题。
        ⑥限制财团。采取积极竞争的原则,以实现企业经营的合理化、高效率化。这种政策必然有损财团的利益,造成政府与 财团间的摩擦。因此新总统金泳三与财团之间必须建立新的 关系。
        ⑦金融机构的自主化、自力化,纠正高金融利率,进而解 决金融机构的高效率化和金融利率自由化等问题。因此,要对现行财政、金融制度进行改革,改组现有经济行政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