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的时代,淡定还是狂热(12月29日)


 

全世界都在痴迷于乔布斯和他所缔造的苹果帝国,倾尽所有都要追捧那个帝国所输出的产品。在IT领域、娱乐领域、营销领域,乔布斯所缔造的神话,将一直持续下去。

青年时代饱受宗教熏陶的乔布斯是“宗教式营销”大师,深知神秘感、疏离感和非理性,是宗教式营销必不可少的元素,自然要对任何试图进行理性研究的传记作者敬而远之,甚至不惜严词威胁。

丹尼尔·莱昂斯《日记》笔下的乔布斯,全然不谙世事、孤芳自赏、为所欲为的做派,对于维护甚至提高以乔布斯为教主的“宗教式营销”有益无害,自然可以赢得真乔布斯的默许。

也许,在真乔布斯看来,无论《日记》是否正确表达了他的思想,都可以让“教徒”增加对自己的信仰:一个打破世俗的天才,一个对世界有独特见解的思想者,一个芸芸众生的拯救者。

 

小迈克尔·罗森沃德(Michael S. Rosenwald)说,乔布斯不是修道士。尽管他对佛教(和迷幻药)有所涉猎,但他从来没有信奉过任何有组织的宗教,这个事实令苹果教愈发具有讽刺性—尤其是考虑到他在这个信仰体系中的地位时更是如此。

他的产品介绍跟圣诞节时出现在梵蒂冈皇宫窗口前的教皇祝福其信众没有什么不同。

人们会排队等上数小时以便拿到一个聆听乔布斯主旨演讲的位置。他在台上闲逛,像圣经里面的先知一样,衣着朴素,回归本原,只不过是现代版—黑色的高翻领毛衣,Levi’s的牛仔裤,外加纽巴伦(New Balance)的胶底帆布鞋。对于许多苹果的追随者来说,这是他们能够看到上帝的最近之处。

在一个世俗的时代里,苹果成为了一个新的宗教,而史蒂夫·乔布斯则是它的大主教。

 

在市场营销领域有这样的说法:初级营销做产品,中级营销做品牌,高级营销做文化,超级营销做宗教。

201112月中旬,贾春宝参加《销售与市场》杂志主办的“营销盛典”的时候,跟一个做展会的朋友分享关于做平台运营的观点,简单地归纳为“造星”二字。

因为这本来就是个造星的时代,任何一个领域都拥有在那个领域内部值得崇拜的人。从当初的Beatles,到MJ,再到乔布斯,都受到了宗教一般的追逐。以后将有更多的明星。

 

任何时代都有成就明星的机制与土壤,都给予任何人成为英雄的舞台。不同的是有些人抓住并成就了自己,另一些人错过去了,或者是不屑一顾。

一番口水战就可以成就明星;一部偶然火了的影视剧,同样可以成就明星;一首网络歌曲可以成就明星;一番人肉搜索同样可以成就明星,说一句被超赞的话也可以成为明星。

即使是草根都在追求成为明星的机会,即使是三流的媒体机构与活动平台,每年都要搅出一些声势,造出若干明星。当然,可以达到追逐BeatlesMJ,乔布斯之类近乎宗教一般狂热的明星,确实是寥若晨星。

 

这个世界,时刻在造星,到处都在造星。每个人都不缺乏成为明星的机会。

首先是,成熟而稳健的人可以从浮躁的市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

市场被划分得越来越细,这使得内敛的人,专修内功的人就很容易被外界认同,认同度高了,就会得到尊崇的地位,地位越高就越拥有难以超越的高度。

当市场被划分得足够细,就会派生出更多的机会,让即使不很出色的人都会脱颖而出。只要你划分得足够精准而细腻,只要你足够沉稳且坚韧。

 

其次是,当一个人成为明星就会成为商品社会的核心。

其含金量自然会有所增加,能带来的衍生价值就会丰厚,就很容易给那些经济公司以及专业的市场运作机构带来收益,并整合周边的相关机构与平台进行包装运作。更重要的是,可以给那些追捧者带来激励,给他们提供向上的精神力量。

传媒产业的爆炸性的发展,使得即使草根都有一夜成名的机会。平面媒体不断地加大版面,影视媒体派生出更多的频道资源,网络传媒形成爆炸性的增长。

任何一个被媒体造出的明星都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那些东西。媒体与传播机构的推波助澜,更让每个人都拥有相应的成为明星的机会,媒体将明星们“解剖”给受众——不留隐私。

 

第三是,人人都需要有自己崇尚的东西,需要有自己的代言人。

浮躁的世界,让每个人都成为受众中的一员,聆听、欣赏、追逐、迷失,由于自己无法静心做事情而对那些甘于专攻的人,就有一种本能的敬畏之心。即使是基本的尊重,都会在群体之间引发相应的共鸣。

不管是博取眼泪,还是博取追捧,其背后都有巨大的资本力量在支撑,资本的流动带来了产业的变局,所以明星,只要是享有一些天分,拥有一技之长,并勤奋而专注于工作,就不用发愁不会有市场的推动力。

 

真正的营销应该是达到苹果的那种境界的,就是说不是追求从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之类的金字塔晋升,而是从金字塔之上俯视凡尘的那种感觉。

在苹果之前,营销领域也经历了从4P4C的进化,从以自我为核心的产品导向,转变成为客户为上帝,市场为目标的需求导向。

而从本质上,乔布斯则是回归到产品导向,不同的是加了宗教色彩的企业与品牌传播。

造星的时代,其实都不应该太狂热的。

自己狂热则会在消费与投资方面变得不冷静,在评论热点问题与热门事件的时候就会不公允,失去成熟而权威的感觉,原本可以成为明星的,则会由于浮躁而缺乏深度。

所以,在造星的时代还是淡定一些的好。

贾春宝

20111229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