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云 论中国持续发展的转型
就自由而言,发展是自由的目的。而竟争是发展的动因。所以,市场经济的自由是在竟争中发展的。反之没有竟争的发展是不完善或者不成熟的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经过30年改革开放崛起了。主要动因是开放了私有经济。从1980年至2011年,私有经济占了中国经济65%。若加上外资和港台资本,应该高于这个比例。这就是中国经济私有化改革的新自由主义内容。
林毅夫(Justin Lin)是一位中国学者,也是一位全球政策制定者。他现在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虽然获得过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博士学位,但他却是一位地道的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务实。
《解密中国经济》(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一书由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翻译而成,为读者呈现了一位“内在人”(intres)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经济事件——中国之崛起——的见解。他的许多见解很有说服力。他说:“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双轨制”改革,也就是“控制”与“放开”并行。中国所取得的成功,证明采取这种谨慎态度是有道理的。”
政治是不自由的,因为参与者代表一个团体。市场是自由的,因为竟争有破坏性。纸上谈兵往往政治经济综合表述,约朿与自由的界限不清晰,林毅夫选择了从中国经济发展轨迹解释中国模式,避开了敏感的政治议题,凸现了当代中国执政精英的实用主义的智慧。其中对“双轨制”改革的评议很有说服力。
应该说,中国模式就是灵和的“双轨制”’。邓小平改革了毛泽东的单轨公有制,吸取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但是,中国并没有走南美的新自由主义全盘私有化,而是保留了银行等大部分国营企业,避免了在1998年亚洲风暴中的金融崩溃。
与中国同时起步的南美阿根廷,由于全盘私有化,甚至连税局都准备私有化而惨遭2000年的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复元。
全盘私有化的智利和亚洲四小龙却是例外,并没有被金融危机拖累,巴西俄罗斯在私有化中崛起等等一系列事实,证明一个道理,双轨制的“控制”与“放开”是执政党的能力问题。江泽民朱镕基在金融危机面前回防公有制果断有力,胡锦涛温家宝构建人民币的“马其诺防线”功不可没。2000年阿根廷辞职下台的德阿鲁亚是位失控政局的无能总统。中国在“双轨制”中持续崛起,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阿根廷在全国动乱中发生了金融崩溃,因违约还债而被逐出国际金融市场。
2008年的美国金融海啸,中国不仅一枝独秀而且支撑起新兴国家大宗商品走旺,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不得不引起西方政治家的另眼相待。
《解密中国经济》(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一书出版,立即引起了《金融时报》的热评。从西方国际金融理论家的视角,认为中国不为金融危机所累,的确是奇迹,但是,中国在国际责任方面不够给力,尚属缺点。
这就是“双轨制”的局限。
中国上层精英不承认有中国模式。他们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实践上吸取西方经验的实用主义。还处在摸石头过河阶段,人均收入尚未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反而一些自诩为学家专家的人重三道四地向国内外吹嘘中国模式。其目的是否定西方经济,走倒退的寡头金融之路。从理论上说,他们以3。2万亿外汇储蓄为标签去证明改革开放前和剩下的35%的国营经济的活力,本身就是陈腐的寡头政治理论,只不过他们不自知而已。
中央一再声明,中国不能停止开放。指的就是这些人。同时,中央也反对一蹴而就的冒进主义,指的就是一些激进分子的情绪革命。中国的改革面临着一套能两面皆顾的理论解释。
从理论上分析,只有一个强大的政党专政,才能调控“双轨制”。誉为亚洲之星的缺水岛国新加坡是中国模式的样板之一。李光耀家族控制的家族党垄断了新加坡政坛,双轨制的把握更有效力。邓小平曾视新加坡为模式,送了上万市长到新加坡培训。
但是,中东和非洲利比亚的专政党在四十余年的长期统治之后,接班人的争夺斗争却改变了一党独大的格局,爆发了“茉莉花革命”。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市场经济的自由竟争必然会引发政治势力的自由竟争。中国两岸四地的竟争,难道会永远太平?
所以说,双轨制是一党专政下的开放的结果,不具有模式普及的价值。温总理在国际论坛上也多次指出中国模式不能复制。
南美阿根廷庇隆党目前克隆双轨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应。自二战结束,庇隆组建的劳工党合并了激进公民党的所有的党外运动势力,经过七十年的经济实力积蓄形成了一党独大的格局。用寡头经济(工业实力)干预政治形成寡头政治(工会暴力),操控汇率储蓄外汇,产生了一个三权分立民选总统的南美中国。
这次回中国,兑换外汇时,阿根廷黑白两套汇率差价吓人。出阿根廷关被搜身审查随身携带的外汇现金,入关被中国银行限存外汇低于5000美元。香港和中国的汇率也大大拉开。仿佛在一个中国的两个省份走动。深感“马其诺防线”对市场经济的自由的压力。
然而,双轨制可以抵制欧美金融危机。
林毅夫在书中赞扬了双轨制抗金融危机的特殊功能后,也低调地指出了双轨制下的贫困差距和寡头政治的危机。明眼人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双轨制中权力对资本的合法掠夺。国营企业无息无偿用国家资源垄断市场的欺行霸市,官僚利用内部信息和特权的结党营私。农民被剥夺公民权利的孤苦无奈,民众平等自由告诉无门。
双轨制是客观存在。正如寡头政冶在国家学说中必然存在一样。能如中国执政党运用如此合适,实属奇迹!两岸四地的分化而又一国两制,为中共提供了双轨制的特殊环境中的温床。
所有的专家一致认为,只要不发生战争和动乱,中国持续开放下去,在2040年,也就是后30年,一定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这个假设的前题是取消双轨制。回归市场经济自由。
“中国持续开放”一语是对双轨制的否定式,也是对解体后的俄国普京党的寡头政治的否定式。
林毅夫的《解密中国经济》一书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忧虑。他解密了中国经济中寡头金融战胜西方金融危机的战例,绕过了寡头政治对市场经济的自由的损害,尤其是民生大事的损害。
中国正在努力改革开放,相信在不崩溃、被殖民的前题下,解决两岸四地的统一中,完成去双轨制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