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跌跌不休,空方力量主导市场。给“空头主力”加力的因素是CPI高烧引发的货币政策严厉紧缩,对股市场内、外资金形成挤压,这一冲击是真实的。
货币政策的收缩也使得正常的生产性信贷活动受到不利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即是这种影响的一个直观反映。而宏观经济的调整,使得境外投行担忧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这是部分外资“看空中国”的主要理由。
每一次外资看多与看空中国均有巨大分歧,此次亦然。一个直接的对比是,就在一个月之前,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大行延续年初的观点“坚定看多”与做多中国,此次持相反的观点的是高盛与瑞信。
此次外资“看空中国”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理由,我们认为都存着误判。
一是基于产业结构调整、部分过剩行业去库存化、信贷紧缩及电力短缺等多因素影响,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这是一个事实,但经济增速放缓正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人为主动的控制与市场的自发是有着实质的区别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包括房地产、汽车在内的强大的内需决定中国潜在增长,将能够支撑中国经济继续运行于快车道。
另一个判断依据是,中国境内的通胀形势将会朝着更趋严重的方向发展,出于控制通胀向更恶性局面演变的目的,央行政策将进一步趋紧,由此造成经济的硬着陆。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构成CPI主要如蔬菜、猪肉等价格涨升已多而接近尽头,目前一般的预计是CPI于6月见顶其后步入回落,最近部分钢材出厂价格下调、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振荡回落,也正在从另一个侧面显露出形势有向控涨有利方向转变的可能性。而一旦通胀形势好转,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弱化,受压的经济就将会向“常态”方向回复。故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判断,这一结论是缺乏基本事实的。
而观察境外大行在中国的投资行为,我们也可以发现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其言论从来都是为其投资服务的,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其客观公正性并一被寄予太多希望。
看空与看多,都不妨“姑妄听之”。
外资看空中国,这一次会不会更靠谱?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