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迷人的地方是让你认识自己


  刚才这条状态很火:若干年后你会发现高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高中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的梦想。我也有过。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的目标是协和医科大学,进这个学校或许比进清华还难一点。真的是痴人做梦,不知天高地厚。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直到现在才会发现自己是如何狂妄。

  我甚至记得我高考英语卷子收上去之前,还在试卷的背后写上了“清华大学”这四个字——就像我中考的时候,在最后一科试卷背后写上了嘉兴一中。

  对我来说高考没有奇迹,在我进入上大的时候,我的日记本上扉页写了自己读过的学校,到最后我还是写了清华大学这四个字。那时候只不过是在自己的脑子里印下了这四个字而已,我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去更好的学校。

  我考过上大和复旦的插班生,和复旦失之交臂,最终去了上大的本部,读起了法学。我总是回想自己的高中,自己并不是什么特别优秀的人,自己的高中只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度过,没有竞赛,没有奖励,和小学初中一样始终没有拿过三好学生。我只是一个事实上不起眼的人但是内心里不甘心的人,尽管不甘心但却不愿努力的人。嘉兴一中对我的最大教育,就是让我认识到,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已,没有足够的资格自感优越。不努力,则后退。

  我始终都会记得自己的高考分数是一本线上多一分。这一分给了我一次填一本大学过把瘾的机会——第一志愿的对外经贸大学是我最喜欢的大学之一。那一分至少少了几分负罪感。大一一年的荒芜时光,大二一年的全新感受,使我倍加珍惜自己从插班生考试中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会记得大学的三年时光,上海大学给了我这个本是二本生的一切——丰富的图书,优秀的导师,211工程大学的优势,沪上文化的关怀,还有一群同样自强不息的插班生同学。上海大学对我的最大教育,就是教会我,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机会存在,在机会降临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机会降临之时,努力的争取。

  所以,对我来说,高考对我而言是命中注定,如愿以偿——毕竟几分努力就有积分回报。不要再迷信奇迹总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许奇迹的概率和灾难的概率相当。

  大概这是我第十几次叙述自己的过去了。说来说去也就那些故事。但是总是能够憋出一些新的感受——倒也算是一种倒退中的进步。那个五年前的明天上午,空了一大片空白的孩子,至少内心中少了许多空白。一次次的认识自己,便是成长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