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份榜单,《浙商》记者发现,上榜董秘中,供职企业多年的高管成员成为中坚力量。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简称“董秘”)自1994年被确认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至今已有17年。这个群体从最初的传统“秘书”,到实权型高管,再到上市过程中的“关键先生”,它的每一次面孔转换,不仅改变着董秘们的命运,某种程度上亦反映了这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渐转型。
《浙商》杂志收集了国内资本市场2200余家上市公司的董秘资料,逐一考察董秘们的准入门槛、薪酬水平、市值身价等要素,并制作了相应的排行榜;在寻找真正的“金牌董秘”的同时,尝试呈现这些资本新贵最鲜明的职业特征。
“全能董秘”时代
“现在已是‘全能董秘’时代,财务、税法、法律、金融、企业管理、公共关系都与我们的本职相关。”凯恩股份的董秘田志强曾向《浙商》记者如此描述他的日常工作。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董秘的准入门槛水涨船高。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2200余家上市公司中,硕士(含)以上学历有1021位,在公布学历信息的2216位董秘中占比46.07%。
而公布年龄的2233位董秘中,平均年龄为42.7岁,其中,30岁及以下的“80后”董秘占2.5%,处于适中年龄段的31-50岁之间的董秘占比高达85%,显示出董秘职群的良好年龄结构。
与此同时,董秘薪酬同样出现上涨趋势。截至2011年8月18日,有公开披露信息并从上市公司获取薪酬的1970家公司的董秘,2010年的平均年薪为31.44万元,较2009年增长了11.89%。
横向对比上市公司其他高管,董秘的年薪绝对值并不算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创业板、中小板的迅速崛起,董秘们市场价值和流动性快速上升,董秘持股在近年普及。
已知数据中,604位董秘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最高者持股比例在17.89%-0.01%不等,以8月18日股票收盘价计,604位董秘所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平均为3002万元。人称“金手铐”的股权激励,通过与公司股价或业绩挂钩的激励方式,直接激发了高管层的价值创造,从而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亿元先生”的世界
毫无疑问,持有的股票市值最能反映出董秘的市场价值。“A股董秘市值20强”榜单(以下简称市值榜)统计了董秘市值最高的20人。令人咂舌的是,荣登榜首的豪迈科技董秘冯民堂目前拥有市值高达7.74亿元。这或许亦与冯民堂自身“价值”有关。主要产品为汽车子午线轮胎模具及轮胎制造设备的豪迈科技是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而技术出身的冯民堂曾先后获得轮胎模加工专用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取丝锥机床、轮胎模电火花成型机床的精密分度装置、轮胎模电火花成型机床的精密分度机构等20多项国家专利。冯民堂的持股比例为13.45%,是持股超过10%的三大股东之一。
而作为市值榜“榜眼”的神州泰岳董秘黄松浪亦是名副其实的“关键先生”。他曾经任职中国惠普软件事业部总经理,是神州泰岳核心团队技术上的重要合伙人,目前拥有的市值达7.48亿元。
在市值榜中20位董秘供职的上市公司,只有2家主板公司,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贡献了7位和11位上榜董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蜂拥而至。这些中小企业在实业领域可能是业内领先,但对资本市场运作可能相当生疏,于是,董秘作为一个专业性极高的职务受到空前重视。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需求,不仅导致董秘成为稀缺人才,也带来了董秘的高流动性。
同样由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董秘占据大头的是“A股最年轻董秘20人”榜单(以下简称年龄榜)。在这10位董秘供职的上市公司中,主板仅占2家,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贡献了2位和6位上榜董秘。
与以上两个榜单截然不同的是,“A股董秘年薪10强”榜单(以下简称年薪榜)的10位董秘中有9位来自主板公司,比亚迪董秘吴经胜成为唯一一位出自中小板的董秘,位列年薪榜第二位。吴经胜同时出现在市值榜中,以3.05亿元的市值位列第十四位。据业内人士透露,因为股权激励的存在,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愿意为此舍弃高额年薪。这也是登上市值榜的董秘鲜少具备高年薪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三张榜单中出现的董秘中,有许多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关系。以市值榜为例,20位董秘中至少有6位董秘是“自己人”,排名第5的以岭药业董秘吴瑞系董事长吴以岭之女,排名第9的姚记扑克董秘姚晓丽系公司董事长姚文琛之女,高乐股份董事长杨镇欣先生与杨广城先生系叔侄关系。身世最为复杂的或许要算华斯股份董秘郗惠宁:她的父亲郗铁庄为华斯股份董事,公公是董事长贺国英,丈夫贺素成亦在华斯股份担任董事、总经理。郗惠宁同时任公司副总经理。
年薪榜与其他榜单呈现不同的是行业密集性。10位登榜的董秘中有4位供职于银行业,北京银行董秘杨书剑、兴业银行董秘唐斌、深圳发展银行董秘徐进和招商银行董秘兰奇占据了这四席位置。
这些董秘都在行业内浸淫多年,多数有10年以上从业及管理经验。以北京银行董秘杨书剑为例,38岁的他于1997年7月就加入北京银行,历任业务发展部银行卡业务组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人事部副总经理等职位,2007年8月起担任董秘一职,是不折不扣的“老资格”。专业化和高素质成为其位居年薪榜十佳的共通点,行业背景亦可能成为一种解答:股份制银行因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且引入部分外籍高管,加上薪酬与业绩挂钩,因此薪酬水平较为市场化。随着银行利润的攀升,高管薪酬水平也在上涨,故而其董秘年薪稳居一线。
纵观三张榜单,另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市值榜的20位董秘中女性占3位,在年薪榜的十席席位中,女性董秘缺席,年龄榜中十大董秘中则有4位女性董秘。在总共收集到的2200余位董秘样本中,有1755位男性董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董秘这一职业角色中,男性占主导地位。
“职业董秘”悄然变身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作为上市公司关键角色之一,董秘从原先的“秘书”正走向现在的“高管”。而创业板造就的IPO高潮,更是促进了董秘这一职业地位的提升。
根据三份榜单,《浙商》记者发现,上榜董秘中以供职企业多年的高管成员为中坚力量,前文提及的豪迈科技董秘冯民堂、神州泰岳董秘黄松浪、比亚迪董秘吴经胜是此类董秘的最佳代表。
而随着资本市场对创业板的热捧,董秘这一职业正呈现崭新的格局。《浙商》记者根据2200余位董秘样本研究后发现,越来越多的董秘“前身”曾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证券事务代表,或者来自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投资公司等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这些董秘主要集中在创业板。毫不夸张地说,资本的热潮令董秘这一职业悄然生变,“职业董秘”出现在聚光灯下。
出现在创业板的董秘“离职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趋势: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1日至8月5日,A股市场共有445名上市公司高管递交了辞呈,仅7月一个月,辞职的高管就有80余位。其中创业板共有48位公司高管选择离职。
一位投行人士对此如此评价:“这些董秘的出身意味着他们有一定的企业上市、重组和合规运作的经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与监管机构、券商、机构投资者打交道,积累起人脉关系。而这恰恰是创业板IPO过程中最稀缺的资源。目前市场上,有IPO经验、懂资本运作的董秘颇为抢手。从这些董秘的定位来看,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是在上市之前,上市后就主要是些日常性工作,没什么挑战性了,所以寻找下一家拟上市企业是最好选择。”
上述投行人士还告诉《浙商》记者,这种董秘行业的加速流动转折点出现在2007年,当其时,业界对创业板的推出翘首以待,在众多中小型公司的上市梦想极大膨胀下,董秘界开始暗潮汹涌。“2007年到2008年间,创业板即将推出之前,董秘、证券事务代表人才炙手可热,业界到处都在打听有没有相关人才推荐,那时只要在上市公司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就有机会在这些拟上市公司任职董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职业董秘”时代悄然来临。
董秘“养成法”
姚恩育 综合整理
2010年的中小企业上市潮,带动了对专业性颇高的董秘人才日益高涨的需求。然而董秘的作用并非仅在上市过程。“董秘”自1994年被确认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至今已有17年。今天,董秘不再仅仅是监管机构要求设置的上市公司高管,而从最初公司内部尴尬的“外向人”逐步发展为有较高专业性的稀缺资源,并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职业群体。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搭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董秘工作变得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共同性,逐渐形成了准入标准,并且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这在近两年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那么,怎样才能从“职业董秘”转身成为“专业董秘”?董秘除辅助企业上市之外还需要做些什么?
事实上,上市只是董秘职责的开始,一家沪市主板公司董秘就表示:“由于股权结构不稳定性增加、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事项日益频繁、信息披露的复杂性更加突出等多种原因,董秘的工作内容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的范畴,工作量和挑战性大幅增加。”
此外,在现阶段“控通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不断出台,股市波动较大的环境下,董秘在市值管理、股价“维稳”、再融资等方面的工作难度都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他们还肩负着向心态各异的投资者耐心解释与引导的工作,可谓挑战重重,由此也给董秘们带来了持续学习的压力。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转变是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导。机构投资者有系统成熟的投资理念,对董秘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有关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董秘希望学习提高的领域有不断扩大趋势。前两年,董秘提及较多的主要是与本职工作直接相关的财务、税法、法律、金融、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方面。而在今年的调查中,董秘提及的努力方向排名前三位的则是宏观视野、全球视野、公司所在行业及产业链知识。
在实现途径上,可以有自学、参与培训、考察和拜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同时,深沪两大交易所的培训也为董秘所看重,这也反映出董秘在拓宽视野上的迫切心情。一位中小板上市公司董秘就表示:“我每天除了关注时事新闻之外,还要阅读大量的券商研究报告,主要是本行业的行业报告、竞争对手的调研分析报告以及宏观研究报告。因为投资者随时可能让你就一个宏观事件、行业事件或者产业链关联企业事件及其对公司的影响进行点评和解释。”
除此之外,从容应对监管加强、危机公关等多重压力,也是董秘们的必修课。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外部监管越来越严,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创业板相关规则上。自2009年4月2日深交所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开始,近两年时间,针对创业板的相关规则、指引等已达9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严格,客观上加大了董秘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压力。
危机管理也是董秘需要关注的重要工作。自2008年一系列事件将上市公司危机公关推到风口浪尖并导致相关公司市值的损失后,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再次敲响了危机公关的警钟,给董秘们提出新的挑战。危机公关的首要原则是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防微杜渐,提前预防。一旦危机发生,则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负面影响,减少损失。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增强,董秘职群正逐步实现职业价值和市场化定价的统一。
A股董秘英雄榜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