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上篇说到1986年9月底,我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读书的日子)
1986年10月1日 星期三
今天是国庆节,也是我在北京度过的第二个国庆节了!白天,我在174中学的校园里看长篇小说《昙花梦》。晚饭后,我去逛街,听说京城有四大百货商场: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百货商场、东风市场和东四人民市场;前“三大”我已经去了不少次了,今天我专门去东四人民市场看看。
走出东四人民市场,到了东单,再从东单折向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人潮滚滚,天安门广场更是淹没在人海之中,体育场那边在放焰火,远远地就能看见。人太多就显得车太少了,人们疯狂地挤着车;我好容易上了车,却又壅塞得喘不过气来,也许这就是凑热闹的代价吧!
1986年10月2日 星期四
妈妈来北京玩了,她还从没有到过北京。我去接站,看到列车缓缓进站、妈妈探身出车窗时,我在站台上高兴地跳了起来!许慕平友好地搬出去住,让妈妈住在我们的房间里;妈妈带来了红烧鸡、腊牛肉、苹果、柿子、香蕉和梨。
晚上8点半,我去我们学校食堂买回来馅饼和稀饭,在旅馆房间里和妈妈一起吃。
1986年10月3日 星期五
白天,我要上课,妈妈自己去西单转转;晚上,我陪妈妈去王府井商业街和天安门广场逛逛。
1986年10月4日 星期六
我上午上课,下午,我带妈妈去北京动物园和北京展览馆玩,北展正在举办轻工产品展销会。
1986年10月5日 星期日
我和妈妈去颐和园游览,我们从东宫门进去,从北宫门出来;我们绕昆明湖走了一圈,边走边休息,我給妈妈拍了不少照片。中午,我们吃自己带着的面包和牛肉。
1986年10月6日 星期一
我和妈妈一起去西单、东四、东单和天安门广场。在西单,我配了付金丝边眼镜,40元;这是我迄今为止配得最好的眼镜,这种款式我也想了很久了,可是之前,我自己没有钱配。
1986年10月7日 星期二
我和妈妈去逛天桥和前门。
1986年10月8日 星期三
6号、7号两天是阴天,今天放晴了;我和妈妈再去天安门广场,把剩下的胶卷拍完了。
晚上,我和妈妈在新街口影院看珠影故事片《街市流行曲》。
1986年10月9日 星期四
我和妈妈去卧佛寺、碧云寺和香山:在香山,我们乘缆车上山,然后走下来;在卧佛寺,我们吃瓜子时,被一人罚了5角钱,真扫兴!
1986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我和妈妈又去天安门广场了。
我在北京读书不到一年就要回西安的原单位工作了,妈妈更是难得来趟北京;我写信給西安的姐姐和上海的三阿姨,让她们来北京玩,姐姐和三阿姨都回信说要过来。
1986年10月11日 星期六
我和妈妈在学校礼堂看台湾故事片《汪洋中的一条小船》,由秦汉和林凤娇主演。
下午,我陪妈妈去人大门口的大华衬衫厂门市部。
1986年10月12日 星期日
上午9点,我和妈妈在北展剧场看上影宽银幕故事片《非常大总统》,影片放映前,还有主创人员与观众的见面会;孙道临集编、导、演于一身,他今天也来了!此外到场的还有在该片中饰演宋庆龄的张小敏和在影片《似水流年》中出演男主角的谢伟雄等。孙道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偶像,真高兴能让妈妈看到了他!
散场后,我们又去北京展览馆看家俱展,现在流行组合式家俱。
1986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早上4点钟,我和妈妈就起来了,我们乘头班车去火车站接三阿姨;妈妈在站外等着,我进站去接三阿姨,表妹小萍也来了。外婆三十九岁去世的时候,妈妈19岁,三阿姨只有9岁;后来妈妈去贵阳工作,和调来西安与爸爸团聚的时候,妈妈一直都把这个小了她10岁的小妹妹带在身边,所以她们姐妹俩的感情特别好。我们回到174中学旅馆里,才是清晨7点钟,我去买来稀饭和咸菜,安排她们吃好,我去上课了。今天我们上《国际私法》课,我不能缺勤。
中午下课,我买好午饭带回旅馆里,我们四人吃好,我和小萍一起去接姐姐。很巧,姐姐和阿姨母女同一天来北京了;加上先到的妈妈,她们四个女人正好住一屋,我也住到别的房间里去了。姐姐下了火车,一看到小萍就不太高兴,她小声对我说:“早知道她们要来,我就不来了。”大家都觉得很累,晚上早早地睡了。三阿姨带来很多东西,说其中不少是小萍的男朋友卢起刚送的:两个奶油蛋糕,一盒大排骨,一斤什锦糖、一斤大白兔奶糖和四包五香豆。姐姐也带来了烧鸡、苹果和香蕉。
(注:1986年10月14日——12月30日,这段时间的日记遗失了!)
补记:姐姐和阿姨、小萍在北京玩了十天后,阿姨和小萍先回上海了,随后妈妈和姐姐也一起回西安家里了。在京期间,我们伍人一起乘火车去登长城,还去游览了劳动人民文化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山公园、颐和园、雍和宫、故宫、北海、景山、香山和天坛,以及去王府井、前门和西单逛街,在前门“都一处”我们吃烧麦。我和姐姐一起去民族宫礼堂看音乐歌舞;我和姐姐、小萍在学校礼堂看录像,琼瑶片《金盏花》和《我是一片云》。这段时间,我们一共照完了四卷“乐凯”彩卷,这是现在最便宜的彩卷了。
1986年12月31日 星期
我和许慕平在新街口影院看通宵场的电影,四片连演,我们是在影院里辞旧迎新的!
(注:1987年1月1日——4月5日的日记遗失了!)
补记:寒假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实习。有些同学在家乡联系了实习单位,我是在法大办的北京第六律师事务所里实习的,还有几个同学,北京的汤亚克和黑龙江的张连东也在这里实习,带我们实习的是住在律师事务所里的一个年龄和我一样大的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分配来的年轻人,他叫施泉根。实习期间,我跟我们的《劳改法》教师兰洁办过一起民事案件;并在为委托人刘振华代写离婚起诉状时,认识了这位在中国气象出版社发行科工作的朋友,以及他的女朋友,国家气象中心的电视气象播报员崔新萍。
海涌日记:我这三十年的日子(210)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