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初冬的下午,北风卷着黄沙,呼呼刮个不停。我眯缝着眼在旧书堆里挑来拣去,突然间眼前一亮,一本蓝皮镶着白边的小书呈现在我的眼前。书名《新人生观》,作者俞铭璜。是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时的系主任。
俞铭璜1916年生于江苏如皋,少年英俊,聪颖过人,素有“苏中才子”之称。1935年,在如皋首倡组织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并任社长兼《春泥》副刊主编。陈毅同志曾说:“俞铭璜这个人,是个多面手,年轻肯干,能说会写,就是一张嘴不肯饶人
解放后历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57年下半年,调任南京大学中文任系主任,当时我正在该系读一年级。一个省委宣传部长,突然来当系主任,这在我们中文系自然是一大新闻。据说毛主席来江苏视察时,曾谈及”笔杆子”俞铭璜,毛主席说:“应让他抽出时间多边读点书。”于是他便到中文系来了。还有的说,一开始想给他挂个南大校领导的职务,俞铭璜不干,主动要求到中文系来。
在我印象中,俞老师个头不高,人很瘦,很精干。那时他在中文系的老师当中岁数并不算大,刚40出头,但头发已所剩不多,头的中上部有黑发一圈,顶部则仅有一片细发茸茸。他曾开玩笑地说:“这发型,是不是有点像阿Q?”他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使用的笔名较多,如丁大年、王集成、沈达威、于十一、丘引等等。他讲课或做报告,从不念讲稿,也没见他拿过讲稿,有时在香烟盒上写个提纲就讲起来。每逢他上课,都引来很多人听,不仅有本校的,有时省委也有不少人特地赶来听他讲课,课堂坐不下,就挤在窗口听。
俞老师讲课的魅力何在?就在于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极具感染力。一次在讲到实践的重要性时,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就像厨师做菜,佐料就那么多,无非是油盐酱醋,葱姜大料,可有人做出来很好吃,有人做出来就很不好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基本原理就那么多,有人运用得好,硕果累累;有人运用得不好,连连碰壁。所以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会不会用,用得好不好,这才是真功夫、硬本事。
在讲到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办事情,都有个日积月累、不断增加的过程时,他说:“天增岁月人增寿”。人们的年纪总是一年一年增加的。返老还童,至今还是一个理想,恐怕将来也办不到。果真办到了,白胡子老公公忽然“返”到三两岁,甚至返成小毛头,睡在摇篮里蠕蠕而动,牙牙而语,那实在有点不堪设想:自己定然很苦闷,别人也不晓得怎样对待他老人家才好……据说哲学家老聃一生下来就很老,他缺乏做婴儿的经验,所以极力主张“复归于婴儿”。至于我,是决不羡慕这种好事情的。
俞老师的《新人生观》这本书,原来是他在苏中党校作的一次报告,经过整理和修改,于1943年正式出版。一经问世,轰动一时,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引导了不少青年探索人生的意义,走上革命的道路,因而一版再版。但是,对于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成名之作”,他从不满足,每次再版都根据读者的希望和意见,做出重大修改。我买的这本,就是1949年2月,天津知识书店出版的第五版改写本。
1961年,在我大学毕业的前一年,俞铭璜老师调到中共华东局任宣传部副部长,1963年去世,享年47岁。
李成年将军简介:山东金乡县人,1935年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6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参军。曾任空军宣传部长、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93年授少将军衔。
喜欢写作和书法。曾出版曾出版杂文随笔集《三湖漫笔》、《湖畔思絮》。主编过《世界空战》、《空军角斗士》等。
自幼跟随外祖父读私塾,曾临摹过多种书帖,培养了对书法的爱好与兴趣。退休后潜心练字,书作曾多次参加军内外大型书法展并获奖,有的见诸报端、有的刻碑勒石、有的被档案馆、博物馆收藏,有被收入《20世纪国际文化大系》、《中国老将军书画珍藏集》、《爱在中国大型书画展作品集》、《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和谐华章》等80多种大型书画典籍。在《解放军报》、《空军投》、《中国书法教育》、《书法报》、《书法导报》,以及人民网、中青网网、中国书画网等媒体发表书画评论、书法拾趣和学书漫谈数十篇。
现为中国将军书画院理事、北京杂文学会常务理事、东坡书画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