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壁垒
【问题】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虽然长期在城市工作,却始终不能为城市所接纳。
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户籍制度改革的本质是两种不同福利体制的改革。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户籍虽然只是一个标识,但标识的背后是城乡两种待遇悬殊的福利体制,如果可以把它换算一下的话,城市的福利体制要高于农村的福利体制,这两者的差额就是户籍的价格。
【对策】从户籍改革入手,加快制定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政策,同时,可先让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关乎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要改但必须慎重稳妥推进。”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由统计、民政等部门组建“国家人口管理委员会”,整合各方资源和职能,实时掌握和管理人口的迁移变动和产业人口布局,为制定户籍改革政策提供科学论据。
台盟中央则强调,变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为户籍自由登记制度,赋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社会权利。
“‘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能承受得住2亿多农民工的涌入吗?”有人提出质疑。
对此,茅永红委员建议,可通过构建“能人回流”、要素聚集的体制和机制,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市县区中,依托县城建设一批10万人至30万人的城市,让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市民化。
让农民工“市民化”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