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车上“枷锁”更要给公权上“套绳”
“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一律封存停驶;严格登记和公示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实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和定点制度;党政机关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公务用车,不得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不得接受企业捐赠车辆。”这是前不久出台的《山东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作出的新规定。
清理整顿公务用车,一直是党政机关节能减排、转变机关作风打树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类似于山东省这样给公车私用上“枷锁”的所谓新规定,其他地方也不是没有,并且相关的管理措施也不可谓不严。不难看出,山东省关于公务用车的新规在调低配备标准、提倡使用国产汽车、实行编制管理等方面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再好的制度、再严的规定,也必须得到落实,才能取得效果。公车使用的主体还是领导干部,公车配备超标不超标、公车有没有私用,也不是司机说了算。因此,笔者认为,给公车私用上“枷锁”更要给领导干部的公权力上套绳、戴上“紧箍咒”。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强调了多少年,也抓了若干年。但是,一直收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一些党政机关、党政官员还没有摆脱官本位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不从思想根源上摘除官本位思想,不改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陈旧思想和腐朽观念,要想其能够真正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为人民做事,根本是不可能的。少数官员认为,自己当官了,有权了,就应该享受,就必须特权,不但要坐好车、抽好烟、喝好酒、呆好办公室,并且还喜欢攀比追风,仿佛只有那样才能代表自己的身份,而平时所谓的这样那样的管理制度,也只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或者是探照灯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如此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权思想不根除,制度规定也只能是哄人的假把式。
领导干部,不论大小,都有着一定的权力。而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使用得不好,极易异化变形。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尽管这是老调重弹,但是还必须弹,而且还必须认真抓。要加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方面的监督,尤其要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以及媒体监督的作用,要将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全部公开在阳光下,包括领导干部的财产状况、公车使用情况等各个方面,能公开的必须坚决彻底全面真实公开,并且要有详细的说明,要能够让老百姓看得懂,另外,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电子监察平台,以固化的方式进行监督监察,避免人为因素和主观臆断。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因此必须还权于民。要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让人民群众来监督,让人民群众说得上话。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时候,领导干部该如何用权,该怎样执政,一般群众、普通百姓往往说不上话、使不上劲,眼看着一些领导干部胡作非为,却敢怒不敢言。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各地党政部门必须坚持开办办公、开门纳谏,让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参与到领导的决策部署上来,包括对诸如公车使用管理等,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于群众举报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一查到底,对确实违反规定的领导干部将进行严肃处理,绝不能打和牌。只有如此,才能倒逼领导干部守规矩、洁品行。
机关内部管理,说到底还是做的“人”的工作。给公车私用上“枷锁”,管的是车;而给领导公权力上套绳,管的是人。人管住了,成为了公家人;心收住了,杜绝了私心,公车自然而然也就姓公而不姓私了。
(倪洋军)
给公车上“枷锁”更要给公权上“套绳”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