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动机是深埋在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量,在职业发展方面表现为成就导向和成就动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就欲望。一个人成就欲望的高低决定着他职业成就的高低。
对于员工来说,成就动机是指员工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员工﹐往往能刻苦努力﹐战胜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卓越的工作业绩。
成就动机高的员工有下列表现:
(1)接受并直面挑战。具有强烈成就欲望,希望出色地完成企业和团队布置的任务,在工作中极力达到某种标准,愿意承担重要的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工作中有强烈地表现自己能力的愿望,不断地为自己设立更高的标准,努力不懈地追求职业和事业上的进步。
(3)永不满足,意志坚韧。在企业中,他们总是想要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业绩,总是对自己目前的业绩状况不满足,总是在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和路径,总是在困难面前不认输。
(4)境界高远。他们的工作主要不是为了表扬和金钱,而是他们强大的责任感、远大的抱负、理想和事业心。
强烈的成就欲望,促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在野心勃勃、朝气蓬勃的激情和锐气驱动之下,他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在征服一个又一个绩效高峰的过程中,他们达到了自我实现的职业境界。
【案例】敢于成功才能成功
1989年,上海大众在全市招收18个机械维修工,徐小平,就这样来到了上海大众。面对各种各样的进口设备,他当时的感觉是:见都没见过,怎么修呢?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设备资料都是外文的,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徐小平当即给自己定下目标:业务过关,外语过关。他用全部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几年后,不仅能快速阅读德文资料,还能用德语进行技术交流和谈判,用计算机搞设计也非常轻松。“当我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后,那种喜悦会传遍全身每一根神经,我非常满足。”
边学习、边实践、边攻关、边创新是徐小平的最大特点。徐小平说:“什么才是创新?答案很简单,就是敢于尝试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过去不敢做的事情!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要有信心,每个人都可以突破自我束缚,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创新是需要勇气的,即使在权威面前,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新思路。徐小平总说,“外国人能解决的,我们要解决;外国人不能解决的,我们想办法也要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敢于成功的人才能成功!”
二十多年来,正是这种强烈的成就欲望,驱动着徐小平的职业成长与成功:他集机械维修、设备优化设计、外语、计算机操作于一身,成为一名知识型、专家型技术工人,为上海大众设备维修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成为拥有“中国突出贡献技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等无数头衔的知识型员工的杰出代表。
成就动机高低决定着你的人生走向,决定着你是追求高的目标而不怕冒险,还是墨守成规、四平八稳。高成就动机的人对于想要达到的目标,总会无所畏惧、勇于拼搏。他们的毅力比低成就动机的人来得更长久、更有耐力和韧性。
那么,如何在岗位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成就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呢?
(1)找出本岗位、本职业、本领域的国际最好水平、国内最好水平、省内最好水平、行业内最好水平、企业内最好水平、团队内最好水平。
(2)学习、研究这些国内外最好水平的实现路径、操作方法、先进经验。
(3)反省自己的工作状态,处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处在这样位置,找出自己与这些最好水平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4)制定分阶段的“卓越实现计划”,明确目标,坚定信心,采取措施,分步实施。
(5)向外公开宣布自己的“卓越实现计划”,征求上司、同事等人的建议,并邀请监督执行。进行阶段总结,不断自我激励。
(6)关键是信念,信念就是对自己的梦想和愿景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实现,一定能!(本文选自《员工职业心态塑造训练》,本书是“十二五”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指定系列培训教材,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总编,由职业素质训练专家宋振杰先生撰写,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