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第一是降雨。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第二是地形地貌。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而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第三是城市排水系统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第一,要更新理念,根本在于转变观念。要重视城市排涝问题,内涝轻则影响居民出行,重则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要从保证安全、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给予充分的认识。

  第二,要尽快制定出台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我国目前无城市排涝标准,只有农田排涝标准。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没有标准和参照,城市排涝规划设计缺乏依据,因此要尽快编制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明确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排涝标准,合理布局排涝设施,确定排涝措施等。

  第三,合理选择城市建设用地。当前排涝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伴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凸显紧张,我们有相当一批城市急于搞开发,在不适宜建设的地区搞建设,把建设区选在滞洪区上,填掉鱼塘、水系,大搞钢筋水泥建设。有的城市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占用河漫滩搞建设。这些都是发生洪涝灾害的隐患。

  第四,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排涝规划,特别是南方降雨量比较大的地区。排涝是个系统问题,因此规划要考虑各个环节。杜绝无序建设。还要科学管理,重视规划的执行力度,保证规划的实施。

  第五,做好超标雨水的防范。通过加强气象预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减少内涝的损失和影响。

  第六,逐步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新建地区要完善雨水管网系统的建设,旧城地区要有计划的进行排水管网的改造。

  第七,做好排涝措施。针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截洪、分流、调蓄措施。在适宜的地区建造雨水池蓄水,规划一定比例的蓄滞洪区,保留一定的蓄洪塘坝,增加山体植被覆盖率,增加绿化面积,增加透水层,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雨水利用,做好超标雨洪水的防范措施。

  第八,除了采取工程措施外,还要注重非工程措施。严禁占用河道两侧棚盖、填沟造地、堵塞河床;严禁向河道任意倾倒垃圾;河道沟渠要及时清淤,保证排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