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千秋功罪话独秀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代俊杰陈独秀,逝世已经70余年了,至今难以盖棺定论。但他光照寰宇、轰轰烈烈、悲情收场的一生也不禁令人扼腕长叹;逝者如斯,斯人已逝,豪情几许?名动天下,一时雄杰,到死后凄凉收场;一生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世人对于他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生做着反对派,一生不为名利所动,其节操高洁,可敬可叹。我以为,数千年来,真正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中国人,陈公堪为典范。
他个性鲜明,书生意气式的特立独行,读书人的节气与大义凛然,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在“五四”运动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蔡元培曾说,“北京大学为有仲甫而骄傲”。即使在蒋介石的监狱中他依然初衷不改,在晚年更是笔耕不掇;在贫病交加中用如椽巨笔写下时代的真知灼见:“最浅薄的见解,莫如把民主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超越了同时代,后人至今难出其右。
在被蒋介石关闭期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知名的学者罗素、杜威等人都先后致电蒋介石,均请求将其释放,可见当时陈公声誉之隆、在国际上的影响之大;出狱后,他也拒绝向中共承认当年的错误,放弃恢复党籍的机会;拒绝出任国民党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晚年贫病交加,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生计,最后更被赶出医院,却拒绝了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对他的资助。一生个性鲜明,特立独行,义无反顾,始终保持着书生的耿介、学者的执着、政治家的操守,这就陈独秀!“士不可以不弘毅”,陈公是也!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凄凉辞逝,令时人无限感慨,钟永毅曾在陈公所逝之地江津撰有一联,“聂荣臻生在此,陈独秀逝于斯”,使得江津之地“荣臻几江,独秀鼎山”名扬巴山渝水。
 
在陈独秀去逝后有两副著名挽联流传下来:
一副挽联是高语罕写的:
喋喋毁誉难凭!大道莫容,论定尚须十世后;
哀哀蜀洛谁悟?彗星既陨,再生已是百年迟。
 
另一副挽联是曾任代理行政院长的陈铭枢所拟:
言皆断制,行绝诡随,横览九州,公真健者;
谤积丘山,志吞江海,下开百劫,世负斯人。
 
两副挽联都写出了陈独秀气吞寰宇、特立独行、毁誉集于一身、却又难以盖棺定论的特点。
中共最高领袖毛泽东也未曾抹杀过陈的功绩:“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今天我们在百度上搜索“陈独秀”时,百科词条是这样表述他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位时代骄子的!
身前身后事,纷纷与谁说?陈独秀毕竟是陈独秀,他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引领风骚,成为一时人杰;但毕竟长江东逝水,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他是学者也是政治人物,历史一度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他是英雄人物也是悲情人物,毁誉集于一身,至今难以盖棺定论。斯人已逝,千秋功罪任人评说!但在那个非凡的年代,陈独秀高高举起思想启蒙的旗帜,其识见之高远、气魄之宏大,21世纪的今天依然无出其右!在历史的长河中,谁能抹杀他的辉煌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