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泗泾古镇附近的泗泾塘,河里漂浮起大量死鱼,引起关注。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泗泾江川路附近的泗泾塘,松江水务部门正在派专人打捞死鱼,河上死鱼已基本清理完毕。水务、环保等部门排查后认定附近并无化工企业排污,几天连续的水样监测结果显示,未在泗泾塘水体中检出有毒物质,各项水质指标均达标,经检测,该河道水质在安全范围内。死鱼可能是非法捕捞电鱼所致,有关部门将组织专门人员对该河段进行监管。(4月7日《新闻晚报》)
上海死鱼事件来得不是时候。H7N9病毒正在长三角肆虐,而且上海是疫情原发地,之前人们已经将之和黄浦江上的死猪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联想链。死鱼事件再现,自然会形成一种恐慌性的情绪,被舆论延烧。何止上海,即便是南京发生的不明死麻雀事件,也会和H7N9关联起来。
疫情来临,公众恐慌,向来如此。而平时被舆论淡漠的一些突发事件,此时也会被舆论热炒,从而形成更为强烈恣肆的舆论场,激发公众情绪的更加抓狂。消弭这一恐慌情绪的灵药,一是有关部门毫不保留地公开疫情信息,阳光是疫情最好的消毒剂和民意安慰剂;二是厘清相关突发事件和疫情的关系,纾解相关事件对疫情的催化兴奋作用,让公众笃信相关突发事件与疫情不相兼容和没有因果关系。
应该说,这波从上海发端的禽流感,政府部门的疫情应对和信息公开,是值得公众肯定的。和10年前的“非典”相比,H7N9病毒并未形成风声鹤唳的全国性恐慌,这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公共素养提升和舆论全方位的监督倒逼。但是,公众对疫情的病因却是将信将疑----最起码对于死猪事件和疫情产生有自己的逻辑判断。哪怕有关方面,用事实澄清了两者毫无瓜葛,公众也难以缓释诘疑。毕竟,这是监管不力的瑕疵,也是水污染的直接证据。
死鱼事件的原因,到底为何,目前尚未正解。死鱼死猪,最易形成关联逻辑,自然也解不开和疫情间接联系的民意死结。当然,有关职能部门并非不作为,而是做了相关监测化验工作,但死鱼浮水却得出了水质安全的结论。越是如此,公众情绪越发不安---和死猪事件一样,公众不相信动物尸体对水质没有影响。对于职能部门的检测数据,公众似乎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常识。不是公众过于偏执主观,而实在是之前有太多的水质检验,有关部门的结论太轻率,根本就经不起常识推敲。早一点有人悬赏20万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刚有沧县“红豆局长”黯然下台,凸显公众和职能部门的互信荡然无存。
环保部几年前就有公示,40%的河流严重污染;七大河系41%为劣等水质;被统计的131条河中严重污染36条重度污染21条中度污染38条。中国水资源三分之一是地下水,64%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33%轻度污染,基本淸洁的仅占3%!别忘了这只是几年前的数据,而今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因而,即使死鱼事件和禽流感疫情无直接联系,但死鱼和水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却难以割裂。即使死鱼真的不会导致水污染,但这一个体事件也无法洗清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事实。水污染和疫情也许的确扯不上之间的关系,但水污染增加公众的焦虑却是不争的事实。
疫情阴霾笼罩之下,公众神经特别敏感,死鱼死鸟和污染的河水,自然会引发公众情绪的过敏反应,当然也会有舆论条件反射式的多元解读。
如何阻断死鱼事件之于公众的恐慌联想,如何消弭舆论有意无意的多元解读,关键还是要看监管部门的危机处理是否到位。公共管理部门所要做的,除了公开还是公开,而且是毫无保留的公开。公开才能让公权力无偏狭之私,才能让公共行政取信于民,才能让舆论消毒。
上海死鱼的恐慌联想与舆论消毒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