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买卖仍是世界主流


继续做买卖仍是世界主流

做买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神奇的创举。所谓货行大下,利通四海,光耀世代,滋福万家,正是指的买卖之利通达万物之象。做买卖并非坑蒙拐骗,而是富足与享乐的源泉。

当今世界,中美两大国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做买卖的合作来继续扩大各自的利益,而不是通过单方面意志的贯彻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即使像安倍政权这种蓄意挑事的主,也还是以粗枝大叶的日元贬值政策,来糊弄企盼经济复苏的选民。

全球政治紧张态势并没能完全影响各大国之间实质性的经贸关系,做买卖的人间主流仍主导着人类的主要行为方式与动机。这一判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今的各大国的意图其实并非完全清楚。即使是各大国的最高决策者,也并不能完全控制事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由此,战略判断极其重要,倘若战略判断失误,而误判了各大国的真实意图,背离了做买卖的原本做法,那么,这个世界重新陷入人心惶惶的困境,也就是一转念的功夫。人心皆处于较为平稳的逐利状态本就是一种稳定状态,做买卖的常态当然最能持久。之所以判断做买卖仍是主流,主要基于当事各方的目的与动机仍围绕着贸易、资源及空间利益的非战争手段之争夺来展开,而非主要出于意识形态或政治主张,然后演变成一场剧烈的暴力冲突。

中美之争主要集中在经贸上,其次才是势力延展空间上,中美之间不存在资源争端。中美经贸争端的负作用远小于经贸收益加经济纽带所起的正面作用,也就是说,中美经济合作所得到的利益远大于中美经贸冲突。中美两国需要做的是:将经济合作与经贸收益的操作面尽量做大做强,以便确保它始终明显大于经贸冲突与势力空间延展对峙所带来的负作用。中国还应研究美国在经济与全球影响力两方面的利益与需求结构,从中找出顺势而为的政经流惯性以及并行不悖的利益链条。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更是如此,中日冲突的创口只有两个,一是经济竞争所带来的政治冲击,二是领海安全空间的博弈。而中日经济纽带作用与经贸利益关联实在太过强烈,目前中日的小岛冲突与政治对立毫无战略必要。因此,从战略上看,中日对立实在是一场无必要的误会,安倍政权的对华敌对政策实在有悖日本国利益,因而绝不能长久。长远看,中日合作的前景十分明朗,一个无人小岛加一场选战需要动摇不了中日战略合流之大局。

越南与中国的长远关系也大致如此,越南与中国陆路相通,加上经贸潜力与经济纽带需要十分巨大而强烈,其岛争虽因资源及空间延展冲突而起,但资源与空间冒险是否能大过经贸、经济合作加冲突教训犹存这三大因素所形成的合力?中越应有充分的机会来化解相互冲突所带来的风险,因为,经贸利益、经济纽带加曾经冲突的阴影以三比二的优势战胜资源与空间需要的机率还是很大的。

中菲冲突较为危险,因为中国对菲律宾几乎没有需求。菲若继续加深冲突,促使两国资源及空间冲突走向摊牌,将很难找到平衡制动装置来平抑冲突。并且,中国有足够力量来控制局势朝着加深不利于菲律宾的方向逐步加码,从而控制冲突烈度,减少负面影响,让菲律宾的疼痛度逐渐越过其无法忍受的门槛。

中国对朝鲜无冲突失控之虞。与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也没有冲突的根由,反倒是有着扩大经贸区域联动、增强经济纽带紧密度的巨大机会。中国应毫不停顿地大力推进与东盟的各项经贸格局的利益共享安排,因为这才是中国争取周边支持,缓解冲突阴霾的基础性领域。

中印之间也是如此,经贸空间十分巨大,加强经济纽带的发展空间十分开阔。中印在势力空间上的冲突必要恰恰很小,冰天雪地里的争执远小于南海中的直接碰撞。中印之间更多的心结在于捕风捉影的猜测性互疑,实际冲突的导火索很难成为现实。

倒是缅甸政治的新鲜感与不成熟性,可能导致缅甸发生与中国的利益冲突。在中国利益推进外交的上路磨合期中,缅甸政治进程的变数风险,加上美日印染指缅甸所可能造成的中缅关系破局都潜藏着巨大风险。当缅甸事务需要中国放手一搏时,却一时又找不到足够的手段与力量,就会造成中国资源及生存空间的重大损失。对中国而言,真正能够造成高度战略危险性的就是缅甸,正因为这一属性被美日看中,才出现了当今的危险苗头。但这里面也蕴藏着中国有力反击后,美日退却的必然。陆路之争中国占优,只要中国出手,美国必知难而退,目前安倍冲进缅甸丛林纯属不长脑子,只要中国肯对缅甸下狠手发挥全面而深入的综合影响力,缅甸只能顺应。

控制冲突,蚕食进逼,强调经贸,注重海外投资,调和阴阳,始终掌握利大于弊的双边关系调适,就能逐渐调转中国船头,并驶离急流暗礁。

 

老夏

201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