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盘活改革存量


  

  一夜春风吹开了中国的大门,持续领跑中国经济快速向前30年,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驶向深水区,各种问题日益凸显。要不要再继续改革?中国新一届政府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改革是中国前进的方向”,而上海自贸区的产生正是这种思路的直接阐述。换言之,中国要借助上海自贸区这个平台进一步深化改革。

  回首十二年前中国加入WTO之初,市场对中国经济走势普遍担忧,但最终获得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产业如汽车、电信等都随之发生着巨变,民众获益匪浅,中国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经济体。这充分说明了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现今虽然加入WTO的红利正在逐步耗尽,但其创造的存量资源却是后续改革的前因。

  具体到上海,其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远东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基础,这是上海的存量资源。而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正是重新对接全球、用开放来促进改革、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意义不亚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从世界范围来看,WTO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显得过时了,而以美国主导的TPP协议等区域性协定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国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使经济全球向更高标准更高层次的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转变。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中国必须紧跟上步伐,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国家也会配套地给予一些优惠政策,这是上海自贸区新的增量方面。

  眼光折回国内,在上海自贸区项目未正式获批之时,其就被赋予远超市场预期的意义。不过外界多将焦点集中在金融改革领域,如市场利率化、人民币兑换政策、降低企业所得税等,这的确是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推进、市场最期待的改革。事实上,以“自由金融实验区”来定义上海自贸区是不全面的,虽然具体的细则还未公布,但其试点的范围是包含了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领域的。

  具体看来,在贸易自由化方面,上海自贸区将从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和拓宽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两个方面进行升级;投资自由化方面,上海自贸区内将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并鼓励成立对外投资基金,为外投资方面提供更大便利;金融改革方面,上海自贸区近期重点是设立设立金融机构、放开部分离岸金融业务、开通若干渠道允许资本某种程度的流动;行政管理、法律方面匹配前三者的改革而推进,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一系列的动作使得其对中国改革的推进动力更强大了。

  从3月份李克强总理鼓励上海大胆探索,到如今自贸区的正式获批,这体现的是新领导层坚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而历史也将赋予上海自贸区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开拓重责。无论如何,上海自贸区都将产生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领中国经济的前行方向。